什么叫斜视
由于种种原因,两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物体,一只眼睛朝着正面,另一只眼睛朝着另一个方向的疾病。这种情况被称为“斜视”,属于小孩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斜视,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视功能。
为什么孩子容易得斜视
母亲在怀孕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影响(如病毒、药物、细菌等)导致胎儿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发育不良,造成先天性斜视。
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造成眼外肌麻痹
新生儿由于眼肌调节功能不完善,早期常出现一时性斜视过程,称为生理性斜视,如果做父母的不及时发现和进行纠正,时间长了有可能发展成为两眼视物不协调的病理性斜视。
提示:注意宝宝睡觉时头部的位置,不要长期偏向一侧睡。
避免孩子长时间只注意一个点而发生斜视。
因为小宝宝对红颜色反应较敏感,可在宝宝睡的小床40厘米以上多个方向悬挂红色带有响声的玩具,定期摇动,从而起到对宝宝的双侧眼肌动作协调训练的作用.
孩子在视觉发育过程中(2-3岁多见),形成中度以上远视未得到及时矫正,由于调节过度可以形成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斜视,多在幼儿或儿童时期发病。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外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斜白眼”;内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斗鸡眼”。
歪脖子有时是眼斜的表现
得了斜视怎么办
斜视恢复正常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发现斜视,要从发病时间上注意几个特定时期:孩子出生睁眼后,观察其两眼眼球是否对称;孩子长到5-6个月,被抱起来看东西时有没有两眼球活动不同或有歪头现象;观察其两眼眼球是否对称;2-3岁时有没有两眼眼球位置不对称。如有迹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大多数斜视病人需要手术治疗,但必须先进行以下检查:
1、视力和视功能检查。
2、矫正屈光不正。
3、双眼视力不平衡者需先进行弱视治疗。
4、屈光调节性内斜视不需手术,戴全矫镜即可矫正斜视。
早发现早治疗,功能性治愈的机会多。
成年人斜视手术大多只是外观矫正(美容效果)。
谨防小儿得“电视性侧视”
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倾向于“坐”着休闲,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少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越来越多,“歪头侧视”的现象也就日益增多。所谓歪头,就是患儿的脸转向右侧或左侧、低头或仰头看电视;所谓侧视,是孩子双眼向侧方注视或双眼向上或向下转。
这种现象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亦可见于小学生。这种由于看电视而引起的“歪头侧视”现象就是电视性侧视。
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过长,过分专心,就会无意识地将头歪向一侧,双眼向另一侧凝视,久之便形成习惯性动作。
如果电视机的位置和孩子的头部位置不相称的话,孩子也容易得电视性侧视。如电视机屏幕过低,孩子看电视时,头就会过于前倾;如果电视机屏幕过高,孩子的头颈就会过于后仰。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建议:学龄前的孩子每次看20~30分钟的电视后,目光就应该离开电视屏幕;看电视时的坐姿也要端正,爸爸妈妈应该检查家中电视机的位置和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由于侧视的影响,患儿几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部分孩子还会有屈光不正,如近视或远视。这部分孩子应该及时到医院请眼科医生检查并配戴合适的眼镜予以矫正。
如果孩子有歪头侧视的现象但没有屈光不正,应该尽量少看电视,无需特殊治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歪头侧视现象是可以消失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