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1岁,主因“间断咳嗽2年,咳大量白色泡沫痰1个月”于2006年3月8日而入院。2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同时伴有左侧胸痛,胸部CT显示右侧胸腔积液,右肺下叶近斜裂小片状渗出影。外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拜复乐(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2周,上述症状消失,未复查胸部CT。9个月前再次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复查胸部CT再次出现右侧胸腔积液,右肺下叶渗出影较前明显增大,并可见支气管气相和铺路石样改变。患者拒绝支气管镜检查。辅助检查:血沉(ESR)45mm/1h,PPD(+),胸腔积液外观黄色,比重1.030,黎氏试验阳性,细胞总数8.31×109/L,有核细胞数0.46×109/L;单核细胞0.90,多核细胞0.10。胸腔积液总蛋白47.0 g/L,白蛋白23.2 g/L,葡萄糖4.2 mmol/L,乳酸脱氢酶(LDH)200 IU/L,腺苷酸脱氨酶(ADA)80 U/L,癌胚抗原5.0 ng/ml,胸水培养阴性,胸水查结核菌、瘤细胞均阴性。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治疗2个月,右侧胸腔积液消失,总疗程为6个月。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咳痰量逐渐增多,开始约为100 ml/d,近1个月增加到300-400 ml/d,复查胸部CT显示右侧胸腔积液已消失,右肺下叶病变进一步增大,并可见CT血管造影征。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既往陈旧性肺结核40年,右乳腺癌根治术后30年,慢性泌尿系感染3年,无吸烟史。体格检查: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右下肺可闻及湿罗音。
初步诊断:肺部阴影待查,肺泡癌可能性大,肺结核不除外。入院后多次查痰抗酸染色阴性,痰找瘤细胞阴性,血癌胚抗原(CEA)1.13 ng/ml。动脉血气分析:pH值7.432,二氧化碳分压32.7 mmHg,氧分压59 mmHg,氧饱和度90%。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通畅,右下叶支气管较多浆液样分泌物,右肺下叶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组织病理显示肺泡表面被覆单层高柱状黏液上皮,部分呈乳头状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多量分泌物,肺泡间隔增宽。PAS染色将肿瘤细胞顶端染成红色。电镜显示细胞表面有短小的微绒毛,胞浆含丰富的圆形黏液颗粒。病理诊断为细支气管肺泡癌,黏液型。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口服易瑞沙(吉非替尼)0.25g/d,痰量明显减少至50-100 ml/d。1年后自行停药3个月,痰量增至500 ml/d。2007年7月复查胸片显示肺部病变进展为双侧。加用吉非替尼和阿齐霉素治疗,痰液较前略有减少。患者总病程已近4年,目前一般情况良好,随访治疗中。
讨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以肿瘤细胞沿原有的肺泡结构生长为特征,无间质、血管和胸膜侵犯,可分为黏液型(mucinous)、非黏液型(nonmucinous)和混合型(mixed)三种亚型。其中,黏液型BAC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类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支气管黏液溢(bronchorrhoea),指患者的每日痰液量大于100ml。黏液型BAC由恶性黏液细胞组成,可以自主分泌大量的黏液。BAC很少侵犯大的支气管,因此黏液容易通过支气管排除。特别是当患者体位变动(例如由直立位变为前倾位或者由坐位变为平卧位)时,常常有大量的痰液从口鼻中涌出。痰液无特殊气味,静置可分两层,上层为白色泡沫痰,下层为清水样或浆液样黏液。
BAC患者痰量的多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肺内恶性黏液细胞的负荷,如本例患者,在疾病的早期,由于肺内的病灶很小,恶性黏液细胞的数量少,因此产生的痰量也较少;随着肺内病灶的扩大和病情的进展,痰量逐渐增多;某些晚期患者痰量甚至多达9L/d,可出现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第二个特点是肺实变(pulmonary consolidation),可累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也可累及一侧或双侧全肺。影像学上有时和大叶型肺炎很相似,因此也被称为大叶型(lobar)或肺炎型(pneumonic)肺泡癌。由于许多黏液填充于肺泡腔,黏液的密度较低,所以肺实变得密度也相对较低,增强扫描时密度低于肌肉。BAC不侵犯血管和大的支气管,因此实变的肺内可见支气管气相和CT血管造影征 (CT angiogram sign),对BAC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当然,上述征象也可见于肺炎、肺结核及肺淋巴瘤等疾病,容易出现误诊。但是BAC患者(如本例)肺内病灶常呈进行性发展,抗炎和抗痨治疗无效,也不出现空洞和脓肿,结合支气管黏液溢等临床表现,不难诊断。如果病变累及双肺,应和其它弥漫性肺泡填充性疾病(alveolar filling diseases)如肺泡蛋白沉着症(PAP)、肺孢子菌肺炎(PCP)、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等相鉴别。
第三个特点是肺内分流(intrapulmonary shunt),可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黏液型BAC晚期,由于肺泡内充填了大量的恶性细胞和黏液,但是相应的肺血管没有受到侵犯,从而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肺内分流,引起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第四个特点是恶性程度低(low-grade malignancy),预后相对良好。根据WHO的定义,单纯性黏液型BAC应为原位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4-100%。对于晚期的BA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作为一线化疗药物,有效率为24%,中位生存期超过12个月,远好于其它类型的肺癌;对于支气管黏液溢,大环内酯类药物和EGFR-TKI可能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