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曲霉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是由曲霉菌(Aspergillus)感染或者是吸入曲霉菌抗原所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疾病,包括过敏型、寄生型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三种,反映了不同的宿主免疫状态。IPA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诊断和治疗均极为困难。
1 、病原学
曲霉菌属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的丛梗孢科,有18个群132个种,至少有20个种可以引起人类感染,如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和土曲霉等。其中烟曲霉最常见,可引起90%的感染。肺是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中枢神经系统其次,其它感染部位还有:皮肤、鼻窦、咽、消化道、肝脾等。曲霉菌仅以菌丝形式生长,其菌丝有分隔,直径2-5μm,呈45°分叉,具有组织侵袭能力。
2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于有机质坏死物、发霉的谷物、饲料、水、土壤和空气中。其感染缺乏区域性,但呈一定的季节性。一般秋冬阴雨季节多发,但骨髓移植患者在夏季常见。肺曲霉菌主要是外源性感染,绝大多数是经呼吸道吸入了大量的曲霉菌孢子所致,极少数为外伤性接种引起。医院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医院邻近建筑工地或使用曲霉污染的空调系统,可造成医院内小范围内的暴发流行。
曲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损伤时易于受到感染。1996年欧洲一项大样本的尸检显示,IPA的发生率在过去的12年中增加了近14倍。常见的易患因素包括:骨髓移植、恶性血液病、实体器官移植、AIDS等[3]。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COPD作为IPA的一个易患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见于使用大量激素及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3 、分型和临床表现
肺曲霉菌病临床可分为[4]:①非致病性腐生菌寄殖(non-pathogenic saprophytic colonisation);②肺曲霉菌球(aspergilloma);③变态反应介导的肺曲菌病,包括曲菌性哮喘、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④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
ABPA表现为喘息、血嗜酸细胞和曲霉菌特异IgE升高,是机体对曲霉抗原发生的超敏反应;曲霉球是寄生曲霉菌病的典型表现,通常出现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 IPA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咳嗽、胸痛等,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很常见,并且常常发生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此外,发热也常常被激素的应用所掩盖。曲菌菌丝容易侵犯血管,形成局部的栓塞和出血,引起咯血。IPA是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常见的咯血原因。胸腔积液不常见。
4 、影像学特征
IPA的胸片表现包括:单发或多发结节、段或亚段实变、弥漫毛玻璃影(经常进展为实变)以及空洞。但25% IPA患者的胸片可正常。HRCT对IPA的诊断有较大帮助。结节是IPA最常见的CT表现。菌丝浸润血管可形成栓塞和出血带,表现为结节周围的毛玻璃影,称为“晕征”(halo sign),是IPA的早期特异表现。肺组织坏死、收缩,可在一个肺部结节周围形成半月形气影,称为“空气半月征”(crescent air sign),较“晕征”出现得晚。晕征联合空气半月征对诊断IPA的敏感性>80%[6]。但这些征象并非IPA特有,也可见于毛霉菌、假丝酵母菌感染及BOOP、Kaposi肉瘤等。对怀疑IPA的患者应常规进行HRCT检查。
5 、诊断
IPA采用分级诊断,共3个层次:1)确诊(proven):组织病理发现特征性菌丝伴/不伴来自相同部位的组织培养阳性;2)临床诊断(probable):指临床表现符合,并且有2次痰培养或1次BAL培养或1次刷片培养阳性,或者1次BAL中找到特征性菌丝,或者血清或BAL中曲霉菌抗原检测阳性;3)拟诊(possible):临床表现符合,但没有任何真菌学证据。2002年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国际共识再次强调:曲霉菌培养的敏感性差,因此确诊的“金标准”为组织病理阳性发现,不一定需要培养来证实。专家组推荐使用曲霉菌抗原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检测作为一个临床诊断依据,由于存在一定假阳性,故需要>1次检测结果为阳性。
6 、治疗
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IPA往往是致命的。当临床怀疑IPA时应及时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治疗效果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播散程度、抗真菌治疗力度和宿主免疫状态。多烯类、三唑类,棘球白素类为公认的抗曲霉菌药物[8]。传统的治疗为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但目前通常选用伊曲康唑,危重患者亦可选用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必要时联合2种抗真菌药物。在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的过程中肺内病变暂时性增多时,不应该被误认为抗真菌治疗的失败。抗真菌疗程应到临床和影像学改变消失,培养转阴,潜在的疾病得到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