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治疗体会附10例报告
盖书甲 黎一峰 李峰锐 刘忠奇 张欣妹 阴惠智四平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盖书甲
主动脉瘤病情凶险,非手术治疗5年死亡率达50%--80%,合并心肺疾病者死亡率更高,我们自2004-4至2005-3 共收治主动脉瘤病人10例,治疗效果满意。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病人男9例,女1例。年龄19岁至58岁,平均40.5±20.5岁。本组马凡综合征1例,升主动脉夹层瘤3例,降主动脉夹层瘤6例。病程3天至4年,临床表现有突发胸背部疼痛6例,心慌气短3例,胸闷1例。术前心功能1级2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肾功能不全1例。放射线均显示纵隔增宽,心胸比率0.57―0.79。心电图检查有左室高电压、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等5例。均经超声心动图、动脉造影、CT扫描、核磁共振等中的2项确证。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65,动脉瘤直径5.1―20cm,主动脉瓣环扩张2例,直径2.5―4.0厘米,伴中、重度返流。6例夹层内血栓形成。
方法和结果 马凡综合征病人采用右锁骨下―右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无名动脉根部阻断,降温至22℃,采取BENTALL术式,2/0 prollon 滑线连续缝合,置换主动脉瓣,7/0 prollon 滑线冠状动脉原位移植,升主动脉瘤用长度相当的人造血管替换。3例升主动脉瘤无累及无名动脉者,均采用右锁骨下或股动脉―心房转流,人造血管替换术。
降主动脉瘤组中1例(Debakey III型)采用主动脉造影+经皮支撑型人工血管植入术,造影所见:升主动脉管径略增宽,三支头臂血管间距离较正常近考虑为瘤体压迫所致。自降主动脉始可见真假双腔影,至膈肌水平腹主动脉,真腔较窄,假腔较大,近端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约2.0cm。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脉均起自真腔,显影良好,两侧肾动脉起始部均有约50%狭窄,腹主动脉段管壁不光滑。切开右股动脉,送入直径34mm的Aegis支撑型人工血管,确定在真腔后,控制性降压后释放支架,封闭破口。支撑型人工血管植入后,重复主动脉造影,近端破口完全封堵。本组第2例(Debakey III型)病人术前核磁共振显示主动脉破口在弓降部,切口选择左侧第5肋间,但术中在弓降部切开假腔后,没找到主动脉内膜破口,只好用人造血管片加压覆盖缝合胸主动脉瘤体,然后控制血压,卧床休息。其余4例均采用股动、静脉插管转流,左侧第5肋间切口,胸主动脉瘤切开人造血管替换,体外循环温度在22℃左右,血管替换长度超过3对肋间动脉者,行肋间动脉移植,瘤体上下阻断后手术操作均与30分钟内完成。以上所有缝线均是4/0 prollon 滑线,单层缝合。①
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截瘫并发症,无继发感染,只有马凡综合征病人引流较多,达2000ml。
术后随访心功能恢复满意,均达Ⅱ级或Ⅰ级。
讨论 由于基础研究和材料科学的进步,大血管手术的成功率已较几年前大为提高。介入治疗又增加一种新方法。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用覆膜支架封闭主动脉内膜破口,同时支撑起被假腔挤压变窄的真腔,使血液顺利通过。适应证较广,特别是Debakey III型未累及主动脉弓者。
BENTALL术式是治疗马凡综合征的常用方法,强调冠状动脉原位移植,解剖复位,手术注意防止冠状动脉扭曲、过度牵拉。主动脉根部吻合口容易渗血,缝合时应注意,一旦出现渗漏,可以行根部右房引流。②
升主动脉瘤DebakeyⅠ 型及 Ⅱ 型累及弓部及主动脉根部者,手术复杂程度增加,涉及主动脉瓣修复及根部成型。升主动脉瘤未累及无名动脉者,可经右锁骨下动脉或股动脉―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若瘤体累及无名动脉,则必须经股动脉―右心房插管。这样可以至少保持一侧颈动脉供应大脑血液。
胸段脊髓停循环的安全时限至今尚无定论,我们一般采用体外循环温度维持22℃,操作时限30分钟,实践证明是安全的,能否延长操作时间,尚不得而知。
肋间动脉封闭的对数上限我们界定为3对,长度大约为10厘米。即更换人造血管长度超过10厘米,要行肋间动脉―人造血管吻合,一般采取主动脉后壁保留缩成管状与人造血管吻合。介入治疗支架长度照此类推。③
随着理论认识的加深和治疗观念转变,大血管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加之介入治疗完善,大血管疾病已并非前些年那样凶险、可怕。只要掌握好适宜症,治愈的机会还是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