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筛查及早期发现
手术切除的ⅠA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达70%,但超过75%的患者开始即为不可治愈的局部晚期或已发生转移,后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用普查的方法来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的努力一直在进行中。筛查的目标人群为患肺癌的高危人群: 男性,45岁以上,吸烟指数>400(吸烟支数/天×吸烟年数),有肿瘤家族史。
20世纪60年代试用胸部平片普查,上世纪79年代至80年代,有多篇胸部X线筛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表,包括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起,多家大型医院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虽然筛查组中早期可行手术切除的病例较多,但肿瘤相关死亡率与临床组相似,结论为用胸片筛查并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后改用痰液涂片筛查。至上世纪90年代末,欧美日等国纷纷采用低剂量胸部CT开展肺癌的筛查工作。美国癌症研究所于2002年8月启动了全国(美国)癌症筛查试验,20个月入组53454例,为当前吸烟和既往重度吸烟者,随机分配接受低剂量螺旋CT和标准胸部X线检查。于2010年11月4日发布临床试验结果,CT组每100000人年肺癌死亡245.7,胸部X线组为308.3,死亡人数CT筛查组354例,而胸部X线筛查组442例。因此得出结论,肺癌死亡率减少20.3%,建议终止研究。这是首次通过随即对照筛查试验提供的显著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明确证据。然而,从经济卫生学的角度还存在一个经济-效益比的问题,即付出的代价高,而受益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使用低剂量胸部CT开展大规模的肺癌筛查的时机尚不成熟。
2、行为干预
肺癌主要是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吸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因此劝阻吸烟对肺癌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3、吸烟
已知80%左右的肺癌是由吸烟引起,如果控制了吸烟,就可以使肺癌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大多数肺癌就可以预防。对已吸烟者,应开展科学、行之有效的劝导戒烟的活动的。吸烟者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不吸烟者的10―15倍。而一个吸烟者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危险性将比继续吸烟者降低30%至50%。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控制吸烟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美国的反吸烟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努力,由于吸烟率的下降,美国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在90 年代开始走向平稳,并在其后逐步下降,因而证明了反吸烟运动的功效。2003年12月卫生部颁布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其中将肺癌防治列为重中之重,同时将控烟作为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表明中国与各缔约方共同遏制烟草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权利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决心。在不主动吸烟的同时,还应注意尽量避免被动吸烟,在公共场所也应该设法避开吸烟者,以避免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4、职业防护
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实验证实为职业性致癌的因子有无机砷、石棉、铬、煤焦油和煤的其他燃烧物等。对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受辐射的量。在有放射性物质的矿井,必须完善通风设施,降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确保工作环境负荷放射防护条例规定的安全程度。对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的工人,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最近的一向荟萃分析显示,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煤烟、烹调油烟也与肺癌发病相关,因此,室内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尽量减少这些烟雾的浓度。
5、生活饮食习惯
预防肺癌,除了远离香烟以外,日常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在生活中,应少吃高脂类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少吃盐,少吃腌制食物;不要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受真菌及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用冷藏或其他方法保存容易腐烂的食物,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及残留物食用过量或不当可危害健康。应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肉或熏肉只能偶尔食用。要合理安排饮食,植物性蔬菜如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占2/3以上。
6、早期诊断
约有15%的肺癌病人早期完全没有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若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医院行胸部X 线照片或CT等检查。
肺癌如出现往其他器官转移的情况时,属于晚期。肺癌常转移的部位有脑、骨头、肝脏和肾上腺。一旦出现头痛、腰酸背痛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做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