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N动脉和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 发布于 2016-02-17 17:16 来源:成伟医生
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股N动脉和膝下动脉病变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也统称为腹股沟韧带以远动脉病变。可以导致下肢间歇跛行和严重肢体缺血(通常属于Fontaine分级III 级和IV级,Rutherford分级4~6级)。
与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相比,腹股沟韧带以远动脉病变由于动脉直径较细,解剖上存在跨关节部位,压力低,流出道差,且呈多节段性,多血管广泛受累,且病变多由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病变钙化严重;因此无论是腔内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其通畅率均较主髂动脉病变明显降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成伟
对于间歇跛行的患者,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是间歇性跛行最常见的原因。股深动脉与N动脉多有丰富的侧枝循环建立,孤立的股浅动脉闭塞很少引起更进一步的缺血。3到5年间的严重临床恶化率(20%)和截肢率(5%)比较低,因此干预性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
严重肢体缺血的病例更多见于膝下动脉病变,是由于血管广泛受累,缺乏超越这些病变的侧支循环所致。严重肢体缺血的预后比间歇性跛行要差得多,有报道其1年内截肢率为25%,另外还有25%的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因此,腹股沟韧带以远动脉病变是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
【治疗方法】
1、戒烟
众所周知吸烟对动脉硬化而言是一项慢性刺激,并有增加外周血管疾病在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的危险。动脉阻塞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吸烟数量成正比。因此戒烟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动脉重建术后的通畅率是必要的。
2、功能锻炼
通过有计划的运动训练是间歇性跛行的最佳的初始治疗方法。该疗法的益处超越了对跛行症状的缓解。规律的有氧训练能够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压,及降低胆固醇的水平来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
踏车或步行是针对跛行最有效的锻炼方式,阻力式训练对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有效,但只是步行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每周3~4次,每次30~45分钟,每个疗程不少于12周。在每次训练的时候,应该鼓励患者坚持到疼痛无法忍受的地步,然后稍事休息使疼痛缓解,随后继续重复训练。每次锻炼时该循环应持续进行,随着无痛行走间歇的延长,训练的强度也应该逐步增加,提高踏车的等级和(或)速度来加大运动负荷量,保证在训练的时候有足够的疼痛刺激。
l随着行走能力提高,一些心脏的症状和体征也可能会出现(如心律失常、心绞痛、ST段压低),此时应该由临床医师进行重新评估。
3、内科药物治疗
(1)严重肢体缺血患者较跛行患者有更高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伴发率,由此带来的是有更高的5年死亡率。因此对于伴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2)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并不能改善下肢缺血的症状,但是对于延缓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以及提高下肢动脉血管重建术后通畅率的价值是确定的;75―325mg/天剂量的阿司匹林还可以明显降低心梗和脑卒中的风险。氯吡格雷是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对于风险很高的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能有效,但需要评价出血的风险。
(3)改善下肢缺血症状的药物治疗
仅有2种药物(己酮可可碱和西洛他唑)被美国FDA批准作为治疗间歇性跛行的药物。
其他药物包括:萘呋胺酯(5-羟色胺拮抗剂)、左卡尼汀(在骨骼肌代谢的分子水平增加能量生成的底物利用度)、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不仅降低卒中、心肌梗塞等相关死亡的风险,还能够延长跛行距离)、前列腺素等。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重症肢体缺血临床上确实有效,但缺乏大宗的临床数据证实。
4、外科治疗
包括各种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截肢手术。
动脉旁路移植术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动脉流入道和流出道。移植血管可以采用带支撑环的PTFE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股-N动脉旁路移植术(膝上)可以选择人工血管;膝下的旁路移植术多选择自体大隐静脉。应用大隐静脉者包括两种经典术式即倒置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和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术,原位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更适用于N动脉远端及胫动脉的重建手术,需要瓣膜刀彻底破坏大隐静脉的瓣膜,该手术的优点为:远、近端血管口径和其相吻合的动脉口径基本相等;远端可与踝部或足背动脉进行吻合;大隐静脉的滋养血管没有被破坏,减少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利于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远期通畅率欠佳。
5、腔内治疗
单纯球囊扩张对于长段病变的通畅率较外科手术差,支架植入术后其保肢率和远期通畅率等同于甚至优于外科手术;而且具有微创和可以反复施行以处理再狭窄的优势;腔内治疗还可以重建足弓的动脉。因此腔内治疗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下外周动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随着新型器材的应用,例如直径小的长球囊导管、微创斑块切除系统、钝性微分离导管、穿越内膜返回真腔导管系统;新技术的应用,例如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开通技术等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的提高了病变动脉的开通率、保肢率和近、远期的通畅率。
但是腔内治疗的远期通畅率仍不令人满意,药物涂层球囊和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有望明显的提高远期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