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运用中医药治疗3例较罕见原因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强调审因论治,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病例一、白塞氏病性血管炎
黄某某,男,34岁,河北人。患者高中时代即出现小腿肌肉疼痛肿胀 偶尔有红斑 伴踝关节、趾关节疼痛 当时以为是风湿 按风湿治疗,但时有复发 近二年来大腿上开始有红斑,红斑下可触及点状或条状硬结,疼痛和压痛明显 就诊过许多医院 基本上都是激素和消炎药 症状消失后过一段时间又复发 年 月右腿突然肿胀 在某医院血管外科检查右侧髂外股总静脉血栓形成 经过血管外科和风湿科住院治疗 诊断为:白塞氏病性血管炎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后右腿恢复基本正常 2008年12月22号左腿又肿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左髂股总大隐静脉血栓形成 在某医院进行溶栓治疗,住院十天 近二年多次血液检查结果,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 阴性 免疫球蛋白 补体C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类风湿因子 抗“O”(ASO) 血常规均正常,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沉多次增高 长期服用强的松20毫克每日和华法林5毫克每日。2009年2月4日就诊:左下肢肿胀明显。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外院09年1月21日血检报告:C反应蛋白69.30 ,血沉30mm/h,免疫球蛋白、补体C3均正常。现用药除强的松和华法林外,迈之灵2片/次,2次/日;川芎嗪片1片/次,3次/日,消栓通络胶囊6片/次,3次/日。
处理:予清热解毒、利湿凉血的中药,每日一剂,处方如下:黄柏25 地骨皮15 土茯苓30 苍术15 苦参30 丹皮15 生地30 川牛膝10 木瓜10 蚕沙10 薏苡仁30 甘草6。中成药为血塞通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通塞脉片每次5粒,每日3次。一月后停用华法林,强的松减为每日3片,以后按每2周减1片的方法,直至停药。三月后痊愈,随访至今一年余未复发。
病例二、抗肿瘤药诱发?
王某某,女,58岁,武汉市人。因左下肢肿胀疼痛十月伴右下肢肿胀一月余入院。患者于于08年12月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用CMF方案(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脲嘧啶,每三周重复一次)治疗,09年1月出现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某医院予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溶栓、抗凝等治疗二月余,症状缓解。继续化疗,又于09年6月左下肢肿胀加剧,停用抗肿瘤药,仍用前次方法处理效果不明显。09年9月后伴右下肢明显肿胀,彩色超声多普勒示:右股s静脉血栓形成。09年10月住本院中西医结合治疗22天,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不适,每次可步行二小时。用药:疏血通(成分:水蛭、地龙)注射液8mg+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中药:益母草30 车前子30 川牛膝10 枳实12 全当归15 赤芍15 路路通30 制大黄10 炙地鳖虫10 马鞭草30 水蛭10 甘草6 ,7剂后上方加壁虎10 玄参30。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出院后改服依西美坦片(阿诺新)25毫克每日抗肿瘤。
病例三、结节性血管炎继发?
窦某某,男,30岁,湖北通山人。07年6月12日初诊:双下肢结节红肿反复发作3-4年,外院多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双下肢深静脉不全栓塞(双下肢股总静脉及其分支栓塞),曾多次住院用肝素、“纤溶酶”等治疗,并长期服华法林、迈之灵,效果不理想。结节可见于双下肢多个部位,不溃疡,愈合有色素沉着,发病前有慢性咽炎史。体查:双小腿以下红肿明显,左踝上大片状色素沉着,局部有硬结直径5cm,触痛明显。右小腿前内侧结节直径1cm,轻触痛。ASO:229IU/L,血沉(ESR):25mm/h,补体C3:1.27g/l,凝血功能全套及血常规均正常。诊断:结节性血管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中西医结合治疗3月,痊愈。处方如下:蝉衣15 防风12 荆芥10 生牡蛎30 钩藤15 川牛膝10 丹皮15 炒栀子15 生地30 当归15 紫草30 黄柏15 甘草6。随访情况:近二年多基本正常,偶尔有小结节出现,用喜疗妥外涂能缓解。
讨论
1、病例一为白塞氏病性血管炎,白塞氏病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腔溃疡为最基本的病损。病因不清,早期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所致;也认为与链球菌感染的慢性病灶有关。血管系统为其常见损害,病理基础为细小血管炎,累及静脉则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和静脉血栓、闭塞,尤以下肢的大隐静脉、浅表静脉、深静脉系统的炎症或合并血栓为主要表现;上肢静脉的浅层静脉炎也可见到,临床表现为单纯红斑,圆形或卵圆形,直径数毫米,有轻度疼痛,可自行消退。而深层静脉炎、静脉血栓(如上腔静脉或其它纵隔静脉血栓)引起的后果较为严重。累及动脉更常见,主要表现为动脉炎、动脉狭窄、闭塞和动脉瘤,常因动脉瘤破裂引起严重出血而导致死亡,特别易在曾作动脉穿刺术处发生动脉瘤。
白塞氏病性血管炎极易误诊误治,急性期取栓效果不理想,应注意避免。中药应重用清热解毒药黄柏等。
2、病例二为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肿瘤术后并发症,原因与手术后卧床休息、应用止血药及肿瘤本身影响等相关。术后用CMF方案,是乳癌化疗的经典方案。此患者在用CMF方案后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症状基本缓解;再次化疗后又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考虑到此时术后已经半年,因而抗肿瘤药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改用依西美坦片抗肿瘤,随访至今8月无不适。因此化疗药物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损害,应警惕。中药以泻下凉血通络为主。
3、病例三为结节性血管炎,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小血管炎。临床特点为好发于成年人,在小腿或足部反复发生皮肤小结节,结节表面肤色正常或微红,自感疼痛或有触痛,一般无全身症状。该病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也可能继发于咽扁桃体炎,后者更常见,上呼吸道炎症往往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病理表现为皮下组织的中、小动静脉呈闭塞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表现,血管壁增厚,管腔内有纤维素沉积和(或)形成血栓,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塞变化,早期病变虽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碎裂,但常见的是淋巴细胞及肉芽肿性浸润,管壁可有轻度坏死,血管周围有肉芽肿性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相应脂肪小叶区域的缺血性凝固性坏死,不同程度的脂膜炎,后期成纤维细胞增生,脂肪小叶发生纤维化。以明显血管炎为特点,结节性肉芽肿的改变很轻,很少有干酪样坏死。此例患者有双下肢股总静脉及其分支栓塞,是否为结节性血管炎引起,值得考虑,但文献中未见有类似病例报道,应引起注意。中药以祛风清热凉血为主。
综上所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除常见的长期卧床、术后、产后、骨折后、肿瘤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原因不明,其中包括一些比较罕见的原因或诱因,而这些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医辨证应与辨病相结合,审因论治,治疗用药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