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百分之八十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尤以5个月至9个月大最常发生,男婴比女婴多。
为什么肠套叠几乎都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呢,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发育还不完善。
百分之九十的肠套叠找不到明显的发病原因,称之为“特发性”。有观察显示小儿肠套叠与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胃过敏与结肠蠕动力增加皆可能与之有关。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
小儿肠套叠75%的病例发生于回盲瓣附近,其次为小肠,单纯肠套叠发生时,凹入的肠段会使血管受压,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发生郁积,致使肠壁肿胀,甚至肠粘膜破裂,造成出血。如果套叠时间久肠子水肿更厉害,会套叠夹得更紧,则肠壁动脉也会阻塞,演变成肠子坏死、破裂,造成腹膜炎。
典型表现:间断性腹痛(哭闹)、呕吐、果酱样便
腹痛
为肠套叠早期出现的症状,其特点是平素健康的婴儿,无任何诱因而突然发生剧烈的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哭闹)。患儿表现阵发性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每次发作约10~20分钟,以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约数十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其症状如前。
如此反复多次,患儿精神渐差、疲乏不堪、面色苍白。这种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哭闹),是因为肠子蠕动是一阵一阵的,较强的肠蠕动波把套入的肠管向前推进,牵拉肠系膜,同时套叠鞘部发生强烈收缩所引起。个别较小的病儿无剧烈哭闹,仪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随后进入休克状态,需特别警惕。
呕吐
起病不久即出现反射性呕吐。这是由于肠系膜被牵拉所致,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以后即有胆汁甚至可为粪便样物,是肠梗阻严重的表现。
血便
多于病后6~12小时出现,是本病特征之一,常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一般无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出现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腹部肿块
是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腹部体征,肿块的部位依套入点和套入程度而定,一般多在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位置。在病程早期,肿块多位于右上腹部,呈腊肠样,光滑而不太硬,略带弹性,可稍活动,有压痛。以后随套叠的进展,肿块可沿结肠移至左腹部,严重时可套入直肠内,直肠指检可触及子宫颈样肿物。
全身情况
发病早期病儿全身情况尚好,体温正常,仅有面色苍白,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拒食。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情况逐渐严重,表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发热、腹胀,甚至休克或腹膜炎征象。
小儿肠套叠的处理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
患儿往往都无法自述清楚症状。因此,家长要学会分辨,倘若发现孩子出现肠梗阻典型表现时,应高度警惕,以免贻误病情。肠套叠是忽视不得的疾病,它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时间性,若肠套叠无法复位将会造成肠坏死。
最后提醒年轻的父母:如果发现2岁以下婴幼儿突然出现精神变差、阵发交替性哭闹(精神萎靡交替)、果酱色或暗红色大便、呕吐等症状时应尽快急诊就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