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分类众多,按照国际标准(ICD-10),可以分为10大类。精神分裂症是我们精神科医生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它构成了住院病人的绝大部分,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庞大病员群体。我们发现,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对这一种神秘的疾病都有或多或少的误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否认现实: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或家人不会想不开,得的不是精神疾病,即使出现了很严重的症状如自言自语,也认为没有病,只是思想不通,或信神信鬼,烧香作揖,请神拜佛,迟迟不愿接受治疗正规的治疗。
2、回避住院:他们对精神卫生中心的认识停留在上世纪很早以前,总认为““六角亭”是关疯子的地方,去不得”,“在那里住院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都会用脚链手铐铐起来”,“精神病会传染”,总觉得“别人病情重些,自己家人不吵不闹”,不愿和他们住在一起。
殊不知,现在的精神卫生中心的内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既有重性病房,又有轻性病房,同一病房内也分开管理;住院条件大大的改善,既有多人间又有单人间,24小时热水,和居家环境同步发展;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药物、心理、音乐、绘画、舞蹈、无痛性电抽搐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等;病人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住在一起一般不会传染。
3、觉得越闹的病人病情越重:很多家属认为,精神病就是瞎闹、冲动打人,殊不知,精神疾病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以行为冲动为突出表现的,也有以感知思维障碍作为首要表现的,还有以生活懒散和社会退缩为第一表现。临床中我们发现,越闹、越兴奋冲动的病人治疗起来效果越好,症状控也较快;越是不吵不闹、孤僻少语、退缩的病人,起效时间会更长,疗效也没有闹得病人好。所以,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吵闹关系不大。
4、不闹就不需要治疗:如上所述,生活懒散和社会退缩也是很多病人的第一表现,即是我们临床上所说的“阴性症状”,家属错误的认识经常耽误了他们的尽早就诊治疗,很多病人来就诊时发现“阴性症状”症状已持续1-2年了,这往往会导致治疗困难和疗效差,所以我们希望病人能够尽早接收治疗,这往往会事半功倍!即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服用最小剂量的药物就可达到最大的疗效,不然的话,治疗时间更长,治疗效果更差。
5、总想根治:老百姓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就是把自己身上的病魔根治掉,所以哪里有根治的办法,哪里就有人不惜血本,大试一把。殊不知,科学界对大脑的认识还很浅很浅,迄今为止,好多精神疾病病因世界上都没弄清楚,何谈根治?目前的手段大多是对症治疗,如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一样,只要坚持治疗,大多病人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甚至痊愈。
6、畏惧西药:总嫌西药有毒,越吃越苕,伤肝伤肾,很多家属拒绝西药,迷信中药或偏方,片面夸大西药的不良反应,诚然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确实存在较多的锥体外系反应,如服用后容易出现呆呆的、坐立不安、流口水、便秘等等不良反应,随着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的广泛使用,这类副反应已大大减少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临床上能够广泛使用的西药大多是安全有效的,在监测的条件下,副反应大多是可控的。
7、总想尽快停药:一旦症状控制,或略有些不适,就想到减药或停药,不愿坚持治疗,致使病情反复发作,越来越难以控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疾病的治疗一般都需三个阶段: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对精神分裂症来说,首此发作待症状控制后需继续坚持治疗至少2-3年,多次发作则需坚持3-5年以上;情感性精神病则待症状控制后巩固治疗6月以上。
8、总觉得越吃药越肥: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期大多进食不好或睡眠不好,有的彻夜不眠,待到精神症状控制好以后,睡眠大大改善,胃口也好了许多,好多病人体重开始恢复,加上家人额外的照顾,吃得好,动的少,体重悄悄地往上涨,越来越肥,这其中有一部分药物的因素,更多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和生活规律的不正常。
9、总觉得病好了要养:很多家属认为,精神疾病同躯体疾病一样,康复期要静养,甚至躺在床上,送吃送喝,鱼肉不断,汤水不止,早上睡到自然醒,白天这不让做,那不让做,越养越胖,结果病情是控制了,但代谢综合征也出来了,什么也不会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