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风的一些基本概念: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已分别达到10%和0.84%。痛风导致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的病人也逐年增多,给患者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作为临床医生或患者,首先要明确区别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改变“痛风是急性关节炎发作,控制疼痛即可”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痛风的自然病程包括3个阶段,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以便为不同阶段的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痛风的治疗现状:
一)、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肥胖者减肥,尽量恢复正常体重,提倡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尽量避免下列饮食:1、高嘌呤动物内脏:如胰腺、肝脏、肾脏等;2、高糖、苏打水、饮料、豆制品等;3、过度饮酒;4、海鲜等。
二)、急性痛风的处理:
药物: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急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
秋水仙碱应该在痛风发作36小时内开始使用。首剂负荷剂量为1mg,1小时后口服0.5mg,12小时后最多可用到0.5mg,一日三次。
糖皮质激素推荐剂量为泼尼松0.5mg/kg,连续用药5-10天停药;或者0.5mg/kg开始,用药2-5天,7-10天内逐渐减量、停药。
在非甾体抗炎药选择上,首选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推荐使用依托考昔,次选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如双氯芬酸钠、尼美舒利等。
三)、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
1、促进尿酸排泄药: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等。
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尿尿酸水平不高者,但尿尿酸明显增高则不宜采用该类药物治疗。
用药初期应多饮水,服用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类药物碱化尿酸,以防高尿酸结晶加重肾损伤或形成结石。
2、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为抑制尿酸生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包括别嘌醇与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与别嘌醇的明显区别是其分子结构完全不同。前者严重过敏及肝肾毒性明显偏低,适用于对别嘌醇及轻中度肾脏功能不全患者,缺点是费用昂贵。
三、注意事项:
1、急性痛风发作后24小时内应给予药物治疗;
2、急性痛风发作期已使用的降尿酸药可继续使用;
3、应通过尿尿酸测定,初步判定高尿酸血症的分型,鉴别尿酸结石的性质并选择降尿酸药物;
4、一般于痛风急性发作通过治疗控制症状至少4周后才开始加用降尿酸治疗,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防治和保护已损害的脏器功能;
5、血尿酸的维持目标:327umol/L以下;
6、血尿酸浓度下降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痛风发生可能性越大;
7、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及别嘌醇过敏患者,首选非布司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