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一定的诱因下使其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并刺激和压迫周围的神经根、血管等组织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
一、病因:
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因有损伤、创伤、劳损及受寒等。
(1)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
人过20岁左右以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就已经开始,纤维环变性、增厚、弹性减小;30-40岁时椎间盘蛋白多糖减少,髓核趋势向胶原化,失去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改变进展为最快,软骨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样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第一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腰椎间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因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差,腰椎间盘受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最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
(2)外伤
外伤及积累劳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虽生理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已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脱出是指髓核仍被纤维环外层的部分纤所包裹;突出是指髓核已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韧带之外,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积劳成损时,髓核长期不能得到正常充盈,影响纤维环的营养供应,,致使纤维环损伤而不易修复,久之使退变的椎间盘薄弱点出现小裂隙。此种裂隙,多出现在纤维环后部,又涉及到纤维环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
(3)受寒:
椎间盘受寒后使腰背部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的内升高,特别对于已又变性的椎间盘,更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二、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
A,保守治疗:包括芗按摩和牵引等方法。适合于初发和病情较轻的病例。
B,介入治疗:在对椎间盘的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及影像学等方面详尽研究的基础上,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破坏椎管内正常结构及不影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等优点。例如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臭氧消融术以及椎间盘镜下介入治疗等。
C,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8%-10%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如果出现马尾神经损伤或神经麻痹应行急诊手术,尽快解除神经压迫。但手术往往危险性较高、创伤较大、影响脊柱稳定性且术后恢复慢。
三、注意事项:
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