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中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10万;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分别占全国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2.14%和14.56%,而死亡率则分别占27.21%和21.91%,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
肺癌作为恶性肿瘤发病之首,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抽烟大家相对比较明确的,毋庸置疑导致肺癌最主要原因之一。有的人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吸烟也会得肺癌呢?关于肿瘤的起因包括关于肺癌有很多非常复杂的现象,但是简单概括来说,可能是抽烟加上所谓的六化。第一个人体的老龄化,第二个城市工业化,第三城市现代化,这些现代化表现在生活方式、环境的变化,四是农村城市化,许多农田变成了居民区,另外还有环境的污染化,以及生活方式的不良化。我们跟三十多年前比,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些生活习惯并不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因素中,厨房油烟是与家庭主妇密切相关的。此外,饮食业的炊事人员的发病率较一般职业高,常在厨房做饭者比不常做饭者肺癌死亡率高出近1倍,常在厨房做饭者患肺癌的几率甚至远远高于不常在厨房做饭的吸烟者。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烹调习惯所造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厨房油烟已成了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有的家庭不幸与餐馆为邻,或者因为房屋较近,天天吸入其他排烟管道的油烟,日积月累,深受其害。
研究发现,厨房油烟与烧菜时油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当油烧到150℃时,其中的甘油就会生成油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当油烧到“吐火”时,油温可达350℃,这时除了产生丙烯醛外,还会产生凝聚体,不仅会使人产生“醉油”症状,还能导致慢性中毒,容易诱发呼吸和消化系统癌症。
动物实验表明,菜籽油、豆油加热到270-280℃时产生的油雾凝聚物,可以导致细胞染色体损伤,这被认为和癌症发生有关。不加热的油没有这种损害,加热不到240℃时,损害作用较弱。所以,食油加热温度过高,尤其是加热冒油烟时能产生大量有害的致癌物质,特别是油炸食品时,满厨房都是油烟,对身体危害很大。
实际炒菜时,许多不良习惯,导致每日吸入较多致癌物质。例如,一是油开始冒烟才放菜,这时炒菜的温度会达到200-300℃,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和致癌嫌疑物质,随呼吸进入人体并沉积在呼吸道成为隐患。二是煎炸、爆炒菜式多,一方面由于燃料燃烧时会分解出可能致癌的有害物质,另外则是因为油烟得不到有效排散。爆炒时燃料会分解出更易被吸收的有害物质。三是菜一结束就关闭抽油烟机。绝大多数家庭主妇用抽油烟机,都是在炒菜的前一秒打开,炒菜完毕后立马关闭。出于节约用电,但这是个很严重的错误。残留的油烟和燃烧的分解物弥漫在空气中不会立刻消散,如果不及时排气通风,有害物质会一直在厨房游走。四是厨房密闭,不通风。“要想真正杜绝油烟,保持厨房空气流通才是关键。”厨师对肺癌、鼻咽癌等疾病的致病率反而低于主妇,也正因为此。大的食堂操作间或者餐厅厨房都很注重通风。而很多家庭则往往依赖抽油烟机。在这里要提出的是,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极低的炊具上做饭,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等于吸两包烟。
因此在日常烹调过程中,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建议做饭时一定要打开门户,形成空气流通,并检查抽油烟机的排气管是否通畅。二是控制油烟最好的方法是掌握油温。推荐的油温应是在“八成热”时,即将油倒进锅后,待油面波动加剧,没有多少油烟(此时油温在150℃左右)时加入菜。此外建议经常下厨的主妇要多喝水,尤其是炒菜后,通过水的循环将一部分堆积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三是家庭烹饪时尽量减少爆炒、煎炸方式。可适当增加煮、蒸等以水为媒介的方式,这样温度最高也只有100℃,保持食材营养,而且对人体无害。四是准备炒菜前就要打开抽油烟机和排气扇,炒菜完成后5-10分钟再关闭油烟机和排气扇,以便更彻底地排除废气和油烟净化厨房空气。此外选择好的油烟机和合理厨房的装修也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自家厨房的油烟对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住在餐馆或者其他楼房烟道附近,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长期吸入油烟,所以居住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