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将发生出血;在另一方面,三分之二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终生不会发生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除出血外没有任何症状,如果能确定三分之一的出血患者,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就能减少医疗花费和治疗本身带来的危险。因此,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鉴别高危人群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
既往预测是通过胃镜下观察食管曲张静脉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其它临床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但预测准确率未超40%。近年来,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预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最主要因素。
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在内镜下进行,有两种技术,即静脉内测压和静脉外测压,前者通过细针穿刺曲张静脉测定压力,于1951年由Palmer首先报道,因为穿刺测压是公认的标准测压方法,但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有其致命的弱点:第一是不能重复测压,第二是1/3的患者因为穿刺引起大出血,第三是穿刺测压可能引起细菌感染,所以在发达国家,该方法已经弃用。
1982年瑞士学者Mosimann利用呼吸压力测定原理发明了食管曲张静脉贴壁测压的新技术,其原理是由于曲张静脉壁很薄而且没有外在组织支持,压迫静脉的压力就等于静脉内压。其方法是用一双腔导管与压力探头相连,压力探头固定在胃镜上,导管通过活检孔与电子压力计和微型气泵相连并形成气体回路。探头有一个被很薄橡皮膜覆盖的小腔,微型气泵不断地将空气从输入管送入探头小腔。然后进入输出管,再进入输入管形成气体回路,当探头没有接触任何物质时压力为零。
在内镜下探头与曲张静脉接触时,橡皮管引起气流受阻,气体回流中压力升高直到等于膜的压力时,气体回路恢复,此时电子压力计所记录的压力等于食管曲张静脉内压。之后,各国学者致力于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并不断加以改进,改进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气体回路中输入的空气改为氮气以防止水蒸气凝固,另一方面改进是探头越做越小,探头直径仅为2mm。
1987年瑞士学者Gertsch发明了另一种无创性测压方法,其方法是将一直径为3.5cm的气囊安装在胃镜头下,一塑料导管通过活检孔与气囊相连,导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与一50ml注射器及电子压力计相连,检查时将胃镜插入食管下段,用50ml注射器轻轻注气,气囊逐渐充盈,通过透明的气囊壁可见食管曲张静脉。当气囊与血管壁接触时,气囊塌陷,电子压力计所记录的值就是食管曲张静脉内压。该方法测压的原理与袖带测压原理相同。
两种无创性测压方法均进行了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及与直接穿刺测压的比较研究,证实气囊测压与穿刺测压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对于口径较大的静脉,气囊测压完全可以代替静脉穿刺测压,而口径较小的静脉,气囊测压准确性较差。
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独立开发研制了经内镜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贴壁测压仪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探讨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