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癌症
早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古人对肿瘤就有所了解,那个时期的甲骨文上已记载“瘤”的病名,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记载肿瘤最早文献。瘤的定义,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癌”字的记载首见于宋代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等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失调,产生气滞、痰饮、血瘀等,留滞于人体,形成积、瘤(留)、癌(岩)。”而最先对癌的特征作简明叙述的,是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认识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很多人对于癌症有错误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生癌像山洪爆发一样,如不及时采取对策,肿瘤就会很快扩大,一命鸣呼。临床上我们总看见有些人一经确断,或者出现症状之后,病情就会加剧恶化。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的心理恐惧,再加上行为上应对过分,就可能加速死亡。
因此,我们要对癌症有正确的认识:第一,癌,谁都回避不了,谁都需要防范,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第二,对癌需要有个正确的观点:癌症就是慢性病。其实,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个缓慢的过程,从第一个癌细胞发生癌变至少要5年到20年的时间,有的至少要20年。有时候癌细胞还会长期休眠,甚至不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癌症的发病率还会上升,每个人生癌的概率还在提高,但是生了癌活下来的更多,它是一种慢性病,如果心态从容、对策正确,绝大多数人不会马上就面临死亡。临床上得了癌症很快就死亡的患者很少。那些病情发展迅速的患者中,很多人也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对死亡的恐惧。若对癌症有正确的认知,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正确得当的治疗,癌症患者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治疗得当癌症的治疗的关键
治疗癌症的方法要科学评估。治疗的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综合考虑:需进行手术吗?能不能手术治疗?身体受得了吗?化疗放疗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时,癌症的治疗要讲究适度,所有方法都要讲究恰到好处,不是多多益善。包括中医药,也不是各种药都要用上,或者大剂量、长期使用。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体能有一定的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产生副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进行了手术,又加化疗和放疗,其结果使我们的机体受到多方位的打击,也就有可能超越机体承受能力的极限,其结果必然与治疗目标背道而驰,不仅癌细胞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且会导致短时间内肿瘤转移和复发。任何治疗的有效性,都基于“适度”。只有合适的,才是正确的、好的。
临床上,医生患者及其家属都容易产生“除恶务尽”、“追求完美”的心理,总希望手术切除范围广一些,化疗也要打足,能加用放疗最好。有些病人和家属认为治疗手段多多益善,以为这样才能彻底消灭癌细胞。另外,病人及其家属的恐惧心理,总是担心复发,如果化疗疗程不足,放疗没有做,一旦肿瘤复发病人和家属就会感到很后悔。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也会产生过度治疗。所谓过度治疗,就是超出必要性的不合理治疗。因为癌细胞是不可能绝对地被杀灭的。大剂量、长时间化疗使本来就虚弱的机体免疫功能再次受到打击 ,从而使正常的免疫细胞无法控制残余癌细胞,导致病情恶化,情况更糟。
前两年,颇受欢迎的某中央台著名主持人罗某死于癌症。他的死让很多人感叹不已。其实,这名主持人不仅仅是死于疾病本身,更多的是死于一种错误的治疗思路:罗某从患病到死亡总共仅9个月,而淋巴癌是世界范围内公认化疗效果最好的,化疗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以上。但是,罗某在9个月里连续化疗了9次,再加上两次干细胞移植,身体几乎没有一点休养生息的时间,就算铁打的汉子,也抗不住啊!
当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不少,手术、化疗、放疗和中医治疗等等,但治疗手段的选择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对杀灭癌细胞最必要的治疗方案。治疗肿瘤除了设法延长病人的生命以外,更要关注病人的生存质量,这应该是我们治疗肿瘤的宗旨之一 。
“带瘤生存”新观念
带瘤生存,就是在无法将肿瘤从机体中清除的前提下,后退一步,不去一味的寻求消灭肿瘤,而是通过改善体质,适当抑制肿瘤发展,保持人病共存。带瘤生存是癌症治疗的新境界,它表明人们对癌症的认识有了新的、重要的进展, 以及治疗方法上的更加接近真理。“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方法看似消极,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可以得到更加积极乐观的结果。
临床无数证据证明,现有的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化疗及“以毒攻毒”的中西医治疗,已不能有效地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起到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作用,反而因为破坏了患者的免疫能力,抗病能力减弱,从而加速复发或转移,不仅预期效果没达到,反而是患者更受其害。现在所提出的“带瘤生存”的治疗方法无疑是在当前医疗环境下最佳的选择,通过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使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身体则会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临床上很多案例已证明患者“带瘤生存”是可行的,而且行得通。
“带瘤生存”是中晚期癌患者寻求延长生存期的主要出路,中晚期癌症病人经过治疗只要病情稳定,肿瘤有所控制,生活质量改善,就应当给予观察,以及必要的中医“固本扶正”治疗,而不是急于进一步杀灭癌细胞,追求“除癌务尽”。在癌症的治疗中中医的系统整体观是“带瘤生存”的重要法宝,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增强患者免疫力,调整患者机体内环境,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当然,树立“带瘤生存”这一新观念就必须摒弃“除癌务尽”的旧思想,在思想上形成对带瘤生存的正确认识,让良好的心态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心态越好免疫力越强,对癌细胞的控制也越好, 病情也就越稳定。因此,良好的心态对“带瘤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做好长期与癌共存、与狼共舞的心理准备,坦然面对病情就一定能走出恐癌阴影,癌症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
中医着重于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讲究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为主,辨病为辅,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肿瘤间的对抗平衡,这在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首先,癌症治疗,要以健脾胃为要,保护好患者的消化道,保护好患者的脾胃。因为,可以说所有肿瘤都是慢性病,治疗常常需要好多年,不是吃几天药就能痊愈的。慢性病需要长期调整,需要长期吃药,所以脾胃功能正常非常重要。脾胃坏了,后续治疗就难以继续。脾胃运化正常,一方面可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使气血充足,增强体质,从而抵抗病邪;另一方面,脾胃功能正常,药物才能被机体吸收,作用于人体,帮助患者对抗疾病。古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因此,在中医药治疗中,保护好脾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次,因为癌症是身体的内乱,是诸多内在机能的失调,因此,中医学治疗癌症,不是动不动就用有抗癌功效的中草药,而是通过对患者机体的整体把握。我们就单一药物的抗癌效果而言,任何中草药的抗癌效果都比不了西药的化疗效果,但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是整体调理,在抑瘤同时,配合中医药对全身机能的调理,如消除失眠、缓解疼痛、饮食调整等,来改善患者身体症状,提高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上了年纪、症状多的肿瘤患者,首先需要调整全身机能。因为此时患者一般会出现多方面的症状,以及身体机能的失调,这个时候,若冒然打击,患者身体状况只会变得更糟。但是通过中医药对患者身体的整体调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患者自我感觉舒服了,对疾病的治疗就有了信心,后续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在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时,应注意整体调理。
再次,中国的老祖宗就讲过:“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就是用大毒治病,只能用到六分,因为怕有毒,用常毒(无毒或小毒)治病才是最好的。癌症是慢性病,它的治疗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过程,长期用毒药后,不仅损伤肝肾功能,甚至导致二次生癌。而且,用了毒药,会导致消化道受损、脾胃功能受影响,影响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的热情。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扶正为主、少用毒药、王道疗法(王道,就是温和的对策)成为中医药治疗癌症最可行的一种主流趋势。这种治疗方法属于和谐医学的范畴,比较研究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与西医对抗治疗(传统治疗方法)相互补充,且疗效确凿、经得起检验。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以毒攻毒”一说,反对或者不轻易用毒药。
中医药治疗癌症还包括外治法,就是指通过中药外洗,外敷来使药物透过皮肤腠理而作用于体体,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症状。外治法也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临床很多案例表明,这种治疗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对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它的作用的。
癌从心治
癌症既是疾病也是心病,近年来现代社会心理因素与癌症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医认为“忧思气结”,忧郁过度,心情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都可导致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痰火湿毒凝结而是引发肿瘤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肿瘤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医的“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来治疗的。当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癌症的治疗中有着手术刀和药物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我们不认为精神是万能的,但是至少在肿瘤预防和康复过程中,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没有精神和毅力的支撑,即使用再好的药都不会产生很好的结果。人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心理暗示作出反应,许多心理作用能直接对人体组织产生我们感觉不到的影响。精神可以使我们更加强大,也可以使我们更加虚弱,可以振奋,更可以失落。“心大了,大事也变小了,心小了,小事也变大了”,保持良好心态,不仅是自己生活会快乐,机体也会对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做出反应,抗病能力增强,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佛说:若要活得随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辉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长久些,只能活得简单些。”癌症病人,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包袱,放开自己的心情,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很多疾病是由于患者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性引起的,癌症的发生与饮食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癌症患者在治疗时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建立科学的饮食营养观,要知道“最好的药房是厨房”。癌症患者,由于机体内环境失调,故而食物的选择应以清淡、平和的食物为主,应避免使用生、冷之品及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会影响患者消化功能,另一方面也妨碍中医药的吸收。肿瘤患者食物加工方法以炖、煮、蒸为主,同时癌症宜少量多餐,以增加营养的摄取。
患者放疗常治“内热”,故而患者可以选择具有滋阴清火的梨、冬瓜、湖藕、甲鱼、水鸭、鳝鱼等食物,不食或少食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花椒等。患者化疗时常会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宜进食一些清淡食物,可多食一些粥类,避免油腻肥厚的食物如大鱼、大肉、鸡肉等难消化的食物。
饮食在癌症治疗上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知道能吃饭比吃药更重要。
战胜癌症
人类战胜癌症的路是漫长的,但是,我们毕竟已经有了如此之长的一段历程。毫无疑问,离最终制服癌症的日子已越来越近。在人类与癌症的抗争中,每一个患者、家属,每一个医生都是战士,尽管无数的生命已经倒下,但人类依然挺立 , 我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用理性、激情、智慧甚至生命继续与癌搏斗。庄子在数千年前说过“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每个人都必须谨慎地守好自己的身体,坚持、等待,因为我们坚信,人类必将战胜癌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