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肺癌发病率以年均5%的速度快速增加。我国每年死于癌症者中超过1/4为肺癌患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而研究证实,肺癌与吸烟关系密切,约80%的肺癌由吸烟引起。此外,肺癌发病还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发病高峰提前了至少10岁。近年来肺癌发病之所以呈现如此趋势,与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其中吸烟年龄降低、吸烟人群扩大和大气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作用最为突出。
肺癌常见的五大病因:
(一)吸烟 根据大量调查资料说明,肺癌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临床确诊的肺癌病例中,每日吸纸烟20支以上,历时30年以上者,约占80%以上。
被动吸烟危害同样不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丈夫吸烟的女性比丈夫不吸烟者患肺癌危险至少高5至10倍,而且丈夫吸烟量越多,与丈夫共同生活时间越长,这一危险越高,所以,女性病人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二)大气污染 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高,厂矿区比居住区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大气污染与吸纸烟对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互相促进,起协同作用。
(三)职业因素 目前已公认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
(四)肺部慢性疾病 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这些病例癌肿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
(五)人体内在因素 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吸烟与否在肺癌发病机制上有差异
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无吸烟嗜好者,虽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较为常见。
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生化系的科学家们通过对DNA修复机制的多年研究,注意到了一种名为DNA修复酶(OGG1),其重要作用是修复由氧自由基造出的DNA损伤。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简单的新型的血液化验来检测OGG1的活动水平。结果发现,40%的肺癌病人体内OGG1的活动能力相当低,相比之下,普通人群中只有4%的人体内OGG1的活动处于低水平。原来,烟雾中大量存在的氧自由基使OGG1活动能力下降,这直接导致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高出许多。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利用这种简单的血液化验可以检测出吸烟者是否已处于肺癌发病高风险状态。
美国科学家于2008年5月13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的结果表明,当肺细胞暴露于香烟中时,一种特殊蛋白――FANCD2的制造速度就会变缓,导致其含量降低。而FANCD2的作用在于通过修补DNA损伤或促进有缺陷细胞自杀来预防癌症,所以低水平的FANCD2会导致DNA损伤,从而触发癌症。
最新研究表明:在癌症发生机制上,吸烟所致肺癌多走“K-ras途径”,多为鳞癌、小细胞癌;非吸烟所致肺癌则多走“人体表皮生长因子(EGFR)途径”,多为非小细胞肺癌,腺癌。
肺癌的防与治
通常将癌症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主要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三级预防:是指对癌症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肺癌的预防亦然。
一级预防 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
防控污染 工业化生产所产生的烟尘、粉尘、化学性气体,以及汽车尾气污染了大气环境。保护环境、改善大气空气质量既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以及舆论监督。同时,小环境的营造也非常重要,如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等。
控制吸烟 已经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应通过多种方式加以控制,如制订法律和相关的条例,美、英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控烟等措施,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严格控烟是防控肺癌的有效措施;要增强肺癌防治意识,比如提高烟税和卷烟的价格,使人们远离香烟,这是预防肺癌最有效手段。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CT检查,这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方法;加强宣传,开展“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可以防病防癌”的健康教育。抽烟目前是导致癌症的最大单一可预防原因。
改良生活方式研究证实多种水果和绿叶蔬菜对肺癌具有预防作用。均衡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当脂肪和热量的食物。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煎、炸、熏、烤食物,每餐七八分饱。坚持体育锻炼,作息时间规律,睡眠充足。
心理状态良好沮丧、失望、消沉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可以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形成负面影响,体内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容易导致细胞突变,诱发癌症。
二级预防 从肺癌的临床分期看,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要明显高于中晚期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肺癌的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突然出现的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闷不适、胸痛等症状,要及早到医院检查。定期体检,胸部X线和CT是必要的检查手段,尤其是对有肺癌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
要早期发现肺癌,就要提高意识,加强肺部检查,特别是烟龄超过20年、平均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和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癌症家族病史或在有毒、有害环境工作的人群,应每年到正规医院接受CT检查,这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方法。对有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低热及反复肺部感染者,经积极抗炎治疗迁延不愈的,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只要能早期发现并正规治疗,80%的I期肺癌可通过手术临床治愈,获得5年以上长期生存。
三级预防 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残疾发生。
肺癌的治疗依据临床分期而定,早期( T1,2 N0,1 M0)以手术为主,中晚期包括放疗、化疗、中医药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在内的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对有治愈机会的患者提供根治性治疗措施,临床上多采取综合手段,选择合理的、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即手术切除肺癌、清扫淋巴结为主,辅助以化疗及放疗,配合以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尽早、尽快清除体内癌细胞。同时恢复肺的局部功能及恢复身体的全部功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对无治愈希望的患者提供姑息性治疗,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由于个体差异,同一治疗方案用在病情完全一样的患者身上,其疗效可能差别很大。因而肺癌的治疗讲究个体化,要因人、因病而异,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身体情况、吸烟史、性别、年龄、肺癌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行为等多种因素。但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前提是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即循证医学。
在药物治疗上,吸烟患者多走K-ras这条发病机制的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化疗有效率只有30%~40%,目前尚无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而不吸烟患者,多走EGFR这条发病机制的肺癌则有很多药物选择,除了化疗,还有不少靶向治疗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研究人员还认为,由于不吸烟者所患的肺癌有一些全新的病理特征,应对他们的特定基因位点进行靶向疗法,目前已有治疗成功的病例,如针对一种与肺癌相关的“EML4-ALK基因”的基因疗法。除极少数临床试验外,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仍将烟民与非烟民所患的肺癌,看成同一种疾病来治疗。美国研究人员认为,鉴于两种肺癌在解剖学特征及深入的细胞、分子层次上都有所不同,某些方面甚至差异很大,因此传统的疗法是存在问题的,对非烟民肺癌患者不利。
肺癌虽然有很多办法,手术、化疗、放疗,但是真正的治疗效果和人们的期望值相比还差很远,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最关键方式,因为只有早期患者才能获得长期生存。我们也在提倡,对于年轻的这一代,虽然很年轻,也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状态,积极戒烟并应该定期去做体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