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进一步发展,对肿瘤的治疗理念由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逐步向肿瘤的综合治疗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以达到延缓患者生存期或治愈的效果。放射性核素肿瘤治疗是一种系统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其主要是利用载体或采取介入措施,将用于治疗的放射性药物定向运送到病变组织和细胞,通过该处组织与细胞主动摄取放射性药物,使放射性核素的照射剂量主要聚集于肿瘤组织内,通过放射性核素衰变时释放出的短射程的α、β射线、俄歇电子、内转换电子产生的生物电离作用,导致受照范围内局部组织细胞繁殖能力丧失、代谢紊乱、细胞衰老或凋(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而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很小。这一方法综合了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优势,对肿瘤细胞起到选择性杀伤的特点使得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就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现状及其进展做一简要的介绍。
1、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用于甲状腺肿瘤治疗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因其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实用价值高等优点,已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31I主要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组织及转移灶的治疗,其疗效直接受甲状腺癌残留组织及转移灶的病变组织范围及摄碘能力等多因素的影响,就软组织颈淋巴结-肺-骨转移灶而言,其疗效依次减低。具有较强摄碘能力的小转移灶的治疗效果最好,据文献报道10年存活率达90%。故目前临床上,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已成为此类患者术后后续治疗的首选或经典治疗方法。
2、转移性骨痛的治疗
中国每年有200万癌症新发患者,其中有100万发生骨转移。且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中,约有70%~80%的患者有骨转移。70%以上的骨转移患者有骨痛症状。发生广泛的骨转移后,由于骨内膜和骨外膜受到肿瘤生长产生的张力或压力以及肿瘤直接累及骨膜,临床上常常会出现明显的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骨痛,因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故能有效的缓解和控制骨痛成为了临床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和缓解转移性骨痛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麻醉药品对骨痛的治疗。目前用于治疗骨转移肿癌的放射性药物主要有89SrCL2、153Sm-EDTMP、186Re-HEDP、188Re-HEDP等。这些药物均具有趋骨性、静脉注射后骨转移肿瘤病灶呈明显的浓聚,利用这些趋骨性放射性药物发射的β射线对肿瘤进行内照射,达到止痛、抑制或破坏骨转移肿瘤病灶。与此同时153Sm、186Re、188Re衰变时还能发射部分γ射线,有利于通过显像方法观察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浓聚情况及治疗效果评价。而且经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其有效率达80%~90%,能明显的缓解转移性骨痛,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相对于止痛药、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要小。因此转移性骨痛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骨转移癌和缓解骨转移疼痛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
3、131I-MIBG治疗嗜铬细胞瘤
131I-MIBG的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故其吸收和储存机制也相似,能被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分布丰富的组织器官摄取,与肾上腺素能肿瘤有较高的亲和力,131I-MIBG被引入机体后能被具有神经分泌颗粒的所有肿瘤细胞摄取。对于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嗜铬细胞瘤术后对传统的放疗、化疗均不敏感,而95%以上的嗜铬细胞瘤病灶能高度选择性摄取131I -MIBG(间碘苄胍),然后通过衰变发射β射线,产生电离辐射效应就可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报道其有效率达70%。并且以131I-MIBG治疗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的情况较少见,一般仅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131I -MIBG还有个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治疗,也可配合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放射增敏剂等使用,以增加其疗效。故131I-MIBG目前已经成为嗜铬细胞瘤术后的首选治疗方法。
4、放射免疫治疗肿瘤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发展,肿瘤放射免疫导向治疗因其极强的靶向作用、肿瘤/本底比值高及血本底低的优势,正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理是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相关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或DNA重组技术制备“人源化”的基因工程抗体,在体外进行直接放射性核素标记或采用螯合剂标记方法获得符合药典要求的标记抗体,将其经一定途径引入体内,与相关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结合,利用各种标记核素放射出的α、β射线、俄歇电子、内转换电子产生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作用于肿瘤,杀伤肿瘤细胞直至死亡。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如下。
表1 应用于临床或前临床的放射免疫制剂
肿瘤类别 放射免疫制剂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90Y―Ibritumomab tiuxetanA
131I―TositumomabA
90Y―Epratuzumab anti―CD22 IgG
T淋巴细胞瘸,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90Y―Anti―Tac IgG
白血病 131I―BC8anti―CD45 IgG
213Bi―HuMl95anti―CD33 IgG
188Re―or 90Y―anti―CD66 IgG
实体瘤
结肠癌 90Y―T84.66 anti―CEA IgG
131I―and 90Y―labetuzumab(anti―CEA IgG)
125I―and131I―A33 IgG
131I―CC49一?CH2
90Y―Biotin pre―targeted by CC49一StAv fusion protein
卵巢癌 177Lu―and90Y―CC49
131I―Anti―CEA IgG
90Y―Biotin pre―targeted by biofinylated mAb cocktail
90Y―Hu3S193
前列腺癌 177Lu -J591 IgG
胰腺癌 90Y―PAM4 IgG
肺癌 131I―chTNTA
肝细胞癌 131I―Hepama一1 IgG
90Y―hAFP IgG
肾癌 131I―cG250 IgG
乳腺癌 90Y―BrE3
神经胶质瘤 131I一81C6 antitenascin
神经胶质瘤 211At一81C6
90Y―BC2 and BC4 antitenascin
90Y―Biotin pre-targeted by biotin―BC4
125I一425 lgG
髓母细胞瘤 131I一3F8 IgG
头颈肿瘤 186Re―Bivatuzumab IgG
髓质甲状腺癌 131I―Hapten pre―targeted by anti―CEA bsmAb
上标A:被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应用于临床的放射免疫制剂
各种放射免疫制剂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肿瘤取得的疗效各异,但总体上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经研究证明,尤其是 90Y―Ibritumomab tiuxetan、 131I―Tositumomab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时其反应率能达到60%~80%、完全缓解率可达30%、平均缓解期为5年。但是它存在人抗鼠抗体(HAIlA)免疫源反应和肿瘤对抗体摄取率低的局限性。目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鼠类抗体使之“人源化”,这种重构型抗体含鼠蛋白量很低,分子量小,进入肿瘤组织穿透力强,同时具有高特异性及高亲和力,产生HAMA机会少。同时采用双功能螫合剂标记技术,用188Re等短半衰期核素标记抗肿瘤基因工程抗体,其在血循环时间短;对肝、骨髓损伤较少;标记物快速清除,降低血本底,提高靶/非靶比值,以期望为RIA在临床中的应用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5、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肿瘤
肿瘤细胞在变异分化过程中,细胞膜某些受体的表达可明显增高,利用受体与配体(神经递质、激素、药物或毒素等)相互作用的特性,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即放射性配基引入体内,到达相应高密度的肿瘤受体靶器官,配体与肿瘤细胞受体高特异性、高亲和性结合成放射性受体一配体复合物,发出核射线并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以及利用受体一配体载上
药物进入肿瘤病灶组织发挥药效双向作用,从而达到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目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生长抑素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受体、叶酸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等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腺癌。对受体密集的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广泛和散在转移瘤的治疗,优于其它方法。
6、放射性核素组织间介入治疗
将放射性核素32P或90Y一胶体、一玻璃微球或125I粒子在B超、CT引导下或采用先进的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精确的剂量计算和定位,植入放射性核素粒子至实质性肿瘤组织中,并使其长时间滞留,利用放射性核素不断衰变自发地放射Y射线、核衰变中电子俘获的韧致辐射等综合作用下的机制不断地对病变部位进行集中照射,在局部对辐射敏感增殖期的肿瘤细胞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通过直接作用即射线直接损伤或破坏活体生物活性大分子(蛋白质,酶,核苷酸等)和间接作用即射线对机体水分子的电离产生自由基(H,OH)和水合电子(e-1aq)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达到有效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表现为局部受到连续照射的细胞繁殖能力丧失、代谢紊乱、细胞衰老或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主要治疗前列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食道及胃癌、支气管癌及支气管肺癌、脑瘤、眼及鼻部肿瘤和颅咽管肿瘤等。
7、基因靶向核素治疗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或临床初步应用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基因治疗、多耐药基因治疗、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反义治疗)肿瘤细胞内,诱导本身不摄取放射性核素的肿瘤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摄取某一放射性核素,形成具有放射性核素与自杀基因对肿瘤细胞的双重杀灭作用,为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目前,肿瘤的综合治疗是医学界极为关注的焦点。大量临床资料结果证明,肿瘤核素治疗不失为一种能减轻肿瘤患者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开发、基因靶向核素治疗的运用和分子核医学迅速发展,可以预测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放射性核素治疗作用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潜力是不可小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