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眦赘皮是位于内眦处的蹼状皮肤皱襞,是东方人的眼部特征之一。在亚洲人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以上[2]。它遮盖了内眦的正常外形,使内眦角变小,眼裂变短,内眦间距增宽,有碍眼形美观。既往已报道很多改进的内眦赘皮修复术式,如Z成形术,W成形术,Y―V成形术,横切纵缝法等诸多术式。但至今尚无一种公认的理想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内眦部疤痕增生的困扰及内眦角成形不佳等原因,致使医者及受术者都对是否手术持谨慎的态度。寻求一种既能消除内眦赘皮又能使疤痕不明显的术式是众多医者的目标。
内眦赘皮的形成既往认为是内眦部皮肤水平方向过剩,垂直方向不足所致[7];近年来的解剖研究进一步发现主要是由于上下睑眼轮匝肌于内眦韧带起始处错构,与结构异常的内眦韧带浅层纤维一并走行于内眦皱襞内所致[8]。国外有学者认为内眦赘皮的形成与赘皮下眼轮匝肌及纤维脂肪组织肥厚、眼轮匝肌对皮肤产生异常的张力有关,内眦部分组织纵向张力过大,而横向相对松驰[9]。基于以上内眦赘皮的成因,我们的矫治原则是:缓解内眦部皮肤的纵向张力,充分松解皮下粘连,修整错构的眼轮匝肌及内眦韧带,切除增厚的皮下筋膜组织,切口在无张力下缝合,减少疤痕生成。
以往术式大多存在的问题:①手术切口设计在皮肤表面;②皮瓣设计复杂、切口过多、组织创伤大;③切口方向与皮纹方向不一致;④未充分松解或切除错构的眼轮匝肌及内眦韧带;⑤对内眦部“多余”的皮肤处理欠妥。为此我们在周孝麟横切纵缝矫正内眦赘皮中得到启示,将“横切”的切口向下睑缘外侧延伸,以避免修剪猫耳时去除多余皮肤,并使延伸的切口尽量顺应下睑郎氏线或皮纹方向,于下睑游离缘下2mm走行,以减少皮肤缝合后的张力,减轻瘢痕生成。
本法特点:
内眦赘皮从皮肤上来说主要是水平方向过剩,垂直方向不足,产生张力的方向应以垂直方向为主。通过横一字切开,原有内眦角组织瓣V形推进,填补了垂直方向皮肤组织的不足。解除了垂直方向皮肤的张力。
切口下方皮瓣的脱套式剥离,使其能顺应张力合理化退缩,解除了皮肤与异位错构的眼轮匝肌、内眦韧带浅头及皮下筋膜组织的粘连,使皮肤与皮下组织形成合理的新的解剖关系,使切口缝合后皮面张力最小化。
横形切开赘皮后顺下睑缘延伸的“一”字形切口,符合睑周郎氏线的分布,皮肤缝合后张力很小,是术后瘢痕隐蔽的原因之一。
横一字切开内眦部皮肤,使内眦切口与重睑线不连续,减轻了重睑术后瘢痕对内眦应力线的影响[10],也是术后不易形成瘢痕的又一个原因。
内眦韧带前脚部分切断后可使下移严重的内眦角得以上提,而且内眦韧带内上移固定于鼻侧腱膜上,也从深部减少了皮肤水平方向的张力。
采用横一字切开皮肤脱套式分离,可使退缩的赘皮得以伸展。在不剪除内眦部“多余”皮肤的情况下,保持了缝合时皮肤的最小张力。
本法的缺点是术后短期内可能存在内眦上方皮肤小皱褶,一般1个月后逐渐调整恢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