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成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压。与 1991年相比,200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都有波动性,在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往往读数不同,有时差异还相当大。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如果连续三次非同日血压水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分类
1、从病因分:
原发性高血压: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确,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病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的病因,占5%-10%。可能是继发于肾实质疾病、肾血管病、内分泌病变、妊娠或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必须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才能确诊为“高血压病”。对于继发性高血性,病因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一部分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者是用介入的方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治愈。
2、根据血压水平进行分级:
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高血压2级: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高血压3级:收缩压超过180、舒张压超过110。
继发性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大多数高血压都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长期用药物控制。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显示,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高血压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在同一家庭高血压病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有遗传因素存在。但目前临床检测这些遗传基因还是很困难的。
2、超重:体重与血压有明显相关性。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几率比正常人高2~4倍,而随着体重的减轻,血压往往会随之下降。
3、膳食结构: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而如果膳食中富含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等,则可预防血压的升高。
4、吸烟: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从事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其高血压的患病率比体力劳动者高,说明高血压病在长期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更易发生。
6、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女用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四、高血压的症状和危害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多数高血压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早期通常无任何症状,偶有头痛头晕、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很多患者仅是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高血压可导致脑、心、肾、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伤。靶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病情逐渐进展则会造成器官功能的衰竭。如高血压引起脑损害后,可造成头痛头晕加重,半侧肢体活动失灵等,甚至发生脑出血。对心脏则表现为心脏逐渐扩大,后期可发生左心衰竭,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肾脏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夜间尿量增多或小便次数增加,严重时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出现尿少、无尿、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可造成多器官的损害,降压治疗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对于不同的患者,达到保护重要器官的目标血压值各不相同。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