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约有哮喘患者1.6 亿,患病率1%~13%。
我国约有患者3千万,患病率1%~4%;儿童高于轻壮年,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40%有家族史。
哮喘患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严重患者可表现为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部分患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型哮喘。
哮喘的治疗关键是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规律的治疗。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缓解哮喘发作(支气管舒张药),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等;另一类为控制哮喘发作(抗炎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白三烯(LT)调节剂、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等。而我们哮喘患者接诊过程中经常遇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下列误区。
误区一:只使用支气管舒张药作为哮喘长期维持治疗。
人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因为支气管扩张剂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患者愿意使用这类药物,而抗炎药治疗效果没有支气管扩张剂那么快,很多患者认为治疗效果不好而不愿意使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哮喘的本质是炎症,因此对哮喘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使用抗炎药。
误区二:把抗感染治疗当作抗炎治疗。
抗炎和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抗感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感染治疗是指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针对某些特殊的病原体进行治疗,以达到清除病原体,治愈感染性疾病的目的。而哮喘的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强的抗炎药物。只有患者的哮喘急性发作时是由于感染所致时,才需要使用抗感染治疗。
误区三:担心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不愿意使用任何剂型的糖皮质激素。
很多患者因为害怕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任何剂型的糖皮质激素。的确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可以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满月脸、水牛背、抵抗力下降、高血压等等副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允许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哮喘治疗的原因。
误区四:听信小广告,长期服用外购粉末药。
很多患者因为患病多年,而又没有规范的诊治,觉得哮喘的治疗效果不好,心急乱投医。轻信某些报纸或者电视的小广告,购买一些所谓的中成药,大多是些粉末样药物。初次服用后哮喘症状的确很大程度的改善,于是患者就长期使用这种粉末状药物,而最后的结局是哮喘控制越来越不理想,急性发作时病情很重,治疗效果很不好,而且会出现一系列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因为这类粉末样药物大多混有糖皮质激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