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paronychia)是一种累及甲周围皮肤皱襞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触痛性和疼痛性甲周组织肿胀,由甲皱襞脓肿引起。当感染变成慢性时,甲基底部出现横嵴,并随着复发出现新嵴。手指受累较脚趾更常见。主要易感因素为损伤导致甲上皮与甲板分离,化脓性球菌或酵母菌可继发性侵入潮湿的甲沟和甲皱襞。常见致病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或厌氧菌;最常见的致病酵母菌为白念珠菌。
临床表现1. 急性甲沟炎:常发生在受伤或轻微创伤后,特征表现为伴有疼痛的化脓性感染,急性脓肿形成(葡萄球菌)或红斑和肿胀(链球菌)。
2. 慢性甲沟炎:常由反复轻微创伤以及暴露在水、刺激物和过敏物质中引起皮炎,继而发生酵母菌定植,继发细菌感染。临床特征是近端甲皱襞的炎症,表现为痛性红斑、水肿,甲小皮缺失,甲床损伤导致甲板表面异常。慢性病程,与反复自限性急性加重重叠。肿瘤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慢性甲沟炎的表现,如鲍温病、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内生软骨瘤和无黑色素性黑素瘤。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可能发生甲沟炎及假性化脓性肉芽肿,如系统应用维甲酸类药物、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抗表皮生长因子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可因一些少见原因造成,如嵌甲、皮肤利什曼病等。
实验室检查用拭子取分泌物行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必要时行斑贴试验。
疾病治疗1. 系统治疗:急性甲沟炎应尽快采取有效治疗,防止出现甲床损伤。可选择抗菌谱能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若48小时症状未见改善,应采取外科治疗。慢性甲沟炎根据需要给予抗真菌药物(首选唑类药物)或抗菌药物治疗,治疗需持续至炎症消退、甲小皮重建并粘附在甲板上,常需3个月以上。对于反复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可采取皮损内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系统抗菌药物治疗1周。由西妥昔单抗引起的慢性甲沟炎可给予口服多西环素,每次100mg,每日2次。
2. 外科治疗:急性甲沟炎当感染浅表且局限时,可进行切开引流。若感染深在,在局麻下,将甲板近端1/3掀起并在近端甲皱襞下放置引流条引流分泌物。由嵌甲继发的慢性甲沟炎只需将甲板拔除即可。
3. 局部治疗: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或外用克拉霉素溶液,合并抗炎治疗,如外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对于常规治疗失败者,可采取外科治疗或低剂量浅表放射治疗。药物诱发的假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甲沟炎可每日外用2%莫匹罗星/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疾病预防慢性甲沟炎应避免接触水、刺激物、过敏原并避免外伤。在接触水时要戴上棉质手套,再在外面套上橡胶或塑料手套,保持手部干燥,不要推挤甲皱襞且不使用指甲油。
病因
甲沟炎是因为趾(指)甲生长方向不正确,引起趾(指)甲旁组织发炎,红肿,痛,流脓等症状,发炎时间久了,组织产生肉芽肿,使趾(指)甲越陷越深,不容易自愈,好发於大姆趾。发病机制病菌从伤口侵入,沿甲沟扩散,此时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趋化,继而损伤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形成半环形脓肿,脓液还可自甲沟―侧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
检查
一般没有特殊检查方法,可根据甲沟炎表现出来的症状诊断,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单侧甲沟炎时,一般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形成甲下脓肿后,因细菌毒素吸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用拭子取分泌物行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必要时行斑贴试验。
开始时,指甲一侧的皮下组织发生红,肿,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却迅速化脓,脓液自甲沟一侧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甲沟炎多无全身症状,如不切开引流,脓肿可向甲下蔓延,成为指甲下脓肿,在指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使该部指甲与甲床分离,指甲下脓肿变可因异物直接刺伤指甲或指甲下的外伤性血肿感染引起,如不及时处理,可成为慢性甲沟炎或慢性指骨骨髓炎,慢性甲沟炎时,甲沟旁有一小脓窦口,有肉芽组织向外突出,慢性甲沟炎有时可继发真菌感染。
并发症
妥善处理手指倒刺,正确修剪指甲,预防嵌甲;注意劳动保护,手指有微小伤口时,可涂2.5%碘酊,碘伏等,预防感染。
1、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指甲不宜剪得过短,更不能用手拔“倒刺”。
2、防患于未然。木刺、竹刺、缝衣针、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伤甲沟的异物,参加劳动或忙于家务时,应格外小心。
3、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4、手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碘酒后,用创可贴包扎,以防止发生感染。
5、如已化脓则应到医院及时切开,将脓液引流出来。防止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
6、如果甲下积脓,应将指甲拔去,以利于充分引流和彻底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