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部分患者因此而失去治疗时机。在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区分动力型肺高压还是阻力型肺高压。
前者是由于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及主动脉侧压力传导所致,是可逆转的;后者是由于在长期高压作用下,肺小血管收缩、痉挛,逐渐发生血管重构,管壁增厚,使血管阻力增加,因此是不可逆的。
临床上肺动脉高压往往是两者同时存在。特别是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病变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很难以一个指标或一种检查准确判定其性质。
外科手术未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传统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尤其是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对肺血管病变的性质很难把握。
近年来,随着Amplatzer封堵器的开发,介入封堵开始广泛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临床上很难确定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或阻力性肺动脉高压,而通过封堵试验可以很好地鉴别两种不同性质的肺动脉高压。
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适应症把握适当,介入封堵治疗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极低,而介入封堵与手术结扎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由于阻力性肺高压一旦动脉导管血流被阻断,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外科手术难以在手术中鉴别,因此,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手术的适应症应掌握得更为严格,这也使得一部分患者可能失去治疗机会。
而介入治疗则可以进行封堵试验,在试封堵后观察患者出现肺动脉压不降或升高,主动脉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说明肺动脉高压为阻力性,可迅速收回封堵器,从而大大降低了出现PH危象及急性右心衰减的几率,因此适应症可适当放宽。
但是,介入封堵治疗本身有其局限性,对于内径较大的未闭动脉导购封堵后易出现残余分流并引起溶血,且封堵器容易移位甚至脱落,因此,直径大于15mm的动脉导管未闭还是以外科手术为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