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又叫脑血管病,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重视中风的预防,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还要经常做些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可以有效地扶助元气、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也就不容易得中风了。治疗的频率不用太高,一周一次两次即可。关键是要坚持长期地巩固治疗的成果。
2、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盐(特别是腌制品)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3、重视中风先兆,可有效地预防中风发生。在中风发生前的数日或数月内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先兆症状。因此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下列先兆,如单眼一过性发黑、频繁打哈欠、眩晕、手足麻木等。此时因为元气不足于内,营卫之气也必然虚弱,头部和四肢的血液得不到强有力的气的推动,必然流动缓慢而容易导致气血不足的征象。及时服中药、针灸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5、多吃果蔬不易得中风。蔬菜和水果为何能降低脑中风的风险?首先,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起到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国民迅速调整膳食结构,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
6、平时顾护元气,是预防中风的根本之法。包括节制房事,不妄劳累、饮食调养、少生气或不生气等
7、适当运动。有的人每天早晨大量运动,不是明智之举。早晨阳气初升,尚不健旺,大量耗阳只会导致下午困倦。建议在下午3-5点时运动最好。
且运动量不必过大,以微微汗出为度。要知道跑马拉松伤阳的运动,不值得提倡。尤其是冬日,运动量一定要小。阳气此时处于收藏收敛的状态,不要经常扰动它,应该静以养阳之藏。
8、每天睡前一杯温水,可养肝胆少阳之精。中风多是肝阳上亢,而肝阳为什么上亢,与肝胆少阳空虚有关。因为木喜濡润,水可以生木,即可以生肝胆。晚上11点前入睡,人体一阳之气逐渐生发,正是气功家所谓的活子时,正常人此时安静入眠,胆气即自然升发,得水之润而气机通畅,则全天阳气升降运化自然。人的生命是由每天组成的,每天都是一个生命小周期,天天阳气健运,则不易生病。
9、平时要注意养脾肾阳气。现在的人多属阳气不足,因此,有必要经常服些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桂附肾气丸等,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脾主运化,主四肢,为后天养生之本。阳气充足则运化正常,自然四肢气血通畅而百病不生。养脾阳关键在于饮食,切记不可过食寒凉。肾主阳气,为先天养生之本,此阳气不可耗伤,则能得长寿。少耗精气包括节制房事,不妄作劳,按节气养生等。
10、饮茶预防中风。平时可经常饮用藤茶、乌龙茶、普饵茶等,对预防中风有益。绿茶多偏寒凉,多饮恐伤脾胃,只可稍稍饮用。花茶或饮玫瑰花茶,其他功能复杂的,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