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二、症状:
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绝大部分有腰背痛。腰背痛可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在腿痛同时或之后出现。但这类疼痛感觉的部位较深,定位不准确,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痛。临床所见腰背痛分为两类:一类是腰背部广泛的钝痛,起病缓慢,活动和较长时间单一姿势后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可减轻,此类患者纤维环多尚完整。另一类腰背痛发病急骤、严重,腰背部肌肉痉挛,腰部各种活动均受限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3~4周始能缓解,此类患者多为突然发生纤维环全部或大部破裂及髓核突出。
2、坐骨神经痛:由于95%左右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故多伴有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疼痛多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坐骨神经痛因活动或腹压增加而加重。在高位椎间盘突出时,可压迫相应的上腰段神经根而出现大腿前内侧或腹股沟部疼痛。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压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表现为双侧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排尿、排便障碍。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出现阳萎。
三、检查:
1、X线平片:腰椎X线平片检查可见脊柱侧弯、腰前弓变平直、椎间隙左右不等或前窄后宽及椎间隙变窄等。X线平片除了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参考外,也可排除腰椎化脓性炎症、结核及肿瘤等,因此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2、CT扫描:CT扫描检查属于非侵入性诊断手段,其确诊率高达90%以上。目前,CT扫描已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检查方法。
3、MRI检查:MRI可直接显示腰椎间盘变性程度和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以及硬脊膜和神经根受压状况。
四、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或MRI检查等综合分析,对少部分症状不典型疑难患者可应用一些特殊检查,协助诊断和定位。
五、治疗:
腰椎同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经非手术治疗使症状消失。
1、非手术治疗方法:
(1) 卧床休息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可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逐步消失。卧床休息是指患者需全天躺在床上,吃饭、洗漱以及大小便均在床上。
(2) 牵引疗法 有手法牵引,重力牵引,机械牵引等。牵引时患者可取卧位(仰卧或俯卧),坐位或站位。
(3) 推拿按摩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具有方法简单、舒适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法之一。但临床上时有报道,不少患者推拿后症状加重,不得不行手术治疗。
(4) 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疗法 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可减轻症状,但并不能改变脱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其本身有导致椎管内严重感染的危险,应慎用。
(5) 髓核化学溶解法 由于操作复杂,疗效不如手术确实,并发症较多,目前已很少应用。
2、手术治疗方法: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效果,20%~3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 症状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经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或症状严重,不能接受牵引、推拿等非手术治疗者。
② 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有完全或部分瘫痪者。
③ 伴有严重间歇性跛行者,如X线平片及CT显示椎管狭窄,且与临床症状吻合,均宜及早手术治疗。
③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剧烈无法缓解且持续性加重者。
(2)手术禁忌证
①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重要脏器疾患,不能承受手术者。
② 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发作,症状轻微,经非手术治疗可获缓解,对其工作和生活影响并不明显者。
③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并不明确,影像学也未见有椎间盘突出的特征性表现者。
(3) 手术方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① 开窗髓核摘除手术;
② 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手术:
③ 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