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药
玻璃体腔注药是眼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其不受血眼屏障的限制,药物作用针对性更强,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全身毒性反应,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但是,玻璃体腔注药术也存在着诸如眼压升高、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伤、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等并发症。
其主要应用包括:
(一)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旨在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渗出、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主要有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
(1)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包括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血管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
(4)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二)抗菌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内无血管及血眼屏障的存在,严重限制了玻璃体腔内的药物浓度,导致玻璃体一旦感染,抗炎效果不显著,眼内感染时间稍久就会严重损害视网膜的功能。所以早期玻璃体腔给药是短时间提高玻璃体内抗菌药物浓度的首选方法。
术前准备:
(1)病人需充分了解注射风险、了解一次治疗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完全知情并接受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同意书,方可进行注射。
(2)拟注射的前3天需频繁抗生素眼液滴眼预防感染,同时术前完善血常规和凝血象等常规检查,监测患者全身情况如血糖、血压,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3)注射前一天需行泪道冲洗,若有脓性分泌物需暂缓注药,同时术前发现球结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结膜炎症状等,同样需暂缓注药,避免感染;
(4)注射当天最好有人陪同,一般双眼不同时注射。
术后要求:
至少术后观察1小时以上方可离院,当天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揭开纱布;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需门诊复查随访;至少连续3天滴抗生素眼液,每天至少4次;如有明显的眼痛、视物明显模糊、眼红充血等情况,应立即跟医生联系,或于当地医院眼科就诊,主要了解有无感染的发生,绝不能贻误病情。
注意:术前和术后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和扩瞳眼液需为新鲜无菌!!
术后常见情况:
(1)术后感眼前絮状或圈样漂浮物:可能是药物在玻璃体内飘动或少量气体残留,不必紧张;
(2)术后发现球结膜下片状出血:这可能是注射时碰到小血管出血,其并不可怕,一般10天左右自行吸收。
(3)手术当天眼睛疼痛不适,眼泪多,异物感,可能是角膜上皮损伤,如果确实疼痛不能忍受,则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