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肿瘤组织来源:最常见为表皮、血管和皮肤附属器来源,其它还有纤维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组织等来源,少见的有特殊细胞恶变如黑色素细胞、朗格罕氏细胞等。
2、皮肤常见恶性肿瘤及防治:即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和恶性黑色素瘤。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为紫外线照射和人口老龄化,确诊手段是手术切除作组织病理检查。预防发生的方法为从儿童起注意防日晒(避开早上10时至下午4时的阳光照射)、避免诱癌因素(如皮肤放射物或辐射物照射、食用或服用含砷化合物)、早诊早治癌前病变(如粘膜白斑、日光性角化症、增殖性红斑、鲍温样丘疹病、慢性溃疡).治疗首选手术完整切除,其次放疗或化疗。对大面积浅表BCC和癌前病变,以及高龄不愿手术者还可用光动力疗法。
3、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注意ABCDE变化,即色素痣或黑斑出现A-形状不对称,B-边界不规则,C-颜色不均匀或有杂色,D-皮损直径大于1cm,E-皮损隆起或增大快,尤其伴出血或痒痛不适。凡发现单个痣或色素斑出现此5点之一变化,应切除作病理检查。还应注意无色素性恶黑,临床易误诊为血管瘤或化脓性肉芽肿。
4、恶黑的易发因素:有遗传因素(皮肤类型如I或II型皮肤即易晒伤不易晒黑、光敏感、某些遗传病如着色性干皮病)、环境因素(日晒、外伤或刺激、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变化(突变、免疫反应)。因此有家族恶黑史或遗传病史(白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有日光过敏史、长期户外或野外活动者为高发人群。具先天性痣和成人期获得性痣者较儿童期发生痣者恶变性大。
5、副肿瘤性皮肤病:即该皮肤病与肿瘤有较高的伴发率。主要有副肿瘤性天疱疮、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恶性黑棘皮病、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获得性胎毛增多症、Leser-Trelat征(突然发生许多脂溢性角化病)。发现上述皮肤表现,应注意搜寻内脏肿瘤,必要时行CT扫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