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目前,用干扰素治疗至少要6个月,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则至少要1年。那么,是不是所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呢?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如果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又要注意什么呢?
“三分治,七分养。”
并不是所有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需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配合医生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分二种情况进行处理:首先,如果患者持续肝功能正常,那么,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只需要进行必要的休息,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肝损害轻者可以正常工作,重者则必须卧床休息,门诊治疗,甚至住院治疗。其次,如果患者肝功能持续波动,转氨酶在2-10倍参考值范围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在105及以上,且没有抗病毒的禁忌征,则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并不是要求患者整日卧床,天天进补。相反,患者应适度活动,劳逸结合,也不需要进食大量补品。
此外,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学生而言,主是就是不要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长跑。必要时则要休学。
对于已工作者,则要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包括田间劳作,从事长途汽车驾驶等。对于女性患者,虽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机会不多,但也要避免诸如熬夜打麻将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当然,患了慢性乙型肝炎,并不意味着就绝对不能活动,可以打打太极拳,进行散步等活动,应以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第二、绝对禁酒。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已有定论的。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绝对避免饮用任何含酒精的饮料,不论其酒精度数的高低。应避免滥用药物。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很多药需要经肝脏代谢。某些药物其本身或代谢产物会对肝脏细胞功能造成损害。
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用药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由医生根据其病情选择,不能自行服用药,尤其是那些滥打广告,来历不明的药物。中药也不一定就安全,请记住“是药就有三分毒”。患者在因其它任何疾病而就医时,必须向医生说明自己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供医生选择治疗药物时参考。
由于现有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目前还没有一项治疗措施能保证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因此,病毒在体内存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你治疗与否,医生都会要求你定期随访。所谓“随访”,就是定期到医院看医生,进行相关的体检和化验检测,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状况,对你现在的病情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开始或停止或继续抗病毒和/或保肝治疗。
除了常规体检外,一般来讲,医生会要求你进行下列化验检测:
乙肝二对半
所谓“乙肝二对半”,是指血清中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一组抗原和人体对其产生的对应的抗体,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其中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存在说明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已有了抵抗力,除了个别情况外,不会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进行此项检测主要是为了了解机体对病毒的免疫状况,尤其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的转换情况。
肝功能检测
一般来讲,肝功能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白/球蛋白比值可以反映肝病病程的长短以及肝病的严重程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主要反映肝细胞炎症及受损害程度;而胆红素主要反映肝功能是否失代偿。
进行此项检查主要是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功能情况,以决定是否开始或停止抗病毒治疗。例如,在其它指标无明显异常情况下,一般要求转氨酶在参考值的2-10倍方才考虑抗病毒治疗。而一旦出现胆红素异常增高则要考虑停止干扰素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
此项检测系利用PCR的方法测定血清中病毒DNA的数量,单位为每毫升血清中病毒的拷贝数。一般来讲,病毒数在105以上才有抗病毒治疗的必要。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其下降幅度要在102或以上才有意义。
肝脏B超和肝纤谱
肝脏B超是对肝脏进行形态学观察的重要手段。所谓“肝纤谱”,是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胶原等一系列反映肝脏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将这二项检测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肝硬化,以便进行及时的治疗。
肝脏组织学活检
肝脏组织学活检就是通过肝穿刺针获取少许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简称“肝活检”或是“肝穿”。肝活体组织学检查是一种能直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做出较精确诊断的检查方法,是公认的金标准,其诊断价值远远高于血液生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亦是其他检查所无法替代的。
例如,有不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肝病病毒时间很长,但抽血化验发现转氨酶异常可能仅有半年时间,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水平也不高。这样的病人通过肝穿刺能发现慢性肝病是否处于活动期,并能推断其病变的轻重程度,以及发现早期、静止或尚在代偿期的肝硬化。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在胚胎期主要在肝和卵黄囊合成。人出生后1-2周消失或仅存微量,常规方法测不出。当肝细胞癌变时,又重新获得产生甲胎蛋白的能力,因此,甲胎蛋白可在肝癌时升高。甲胎蛋白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增高,可在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肝大等表现前出现,因此有早期诊断意义。
不过,只有肝细胞癌才会产生甲胎蛋白,而转移性肝癌并不产生甲胎蛋白,有肝内小胆管上皮细胞恶变的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也不产生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对于中年以上,男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必要定期(一般每三到六个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蛋白的水平在有肝细胞再生时亦会增高,故要进行性增高,如AFP连续4周阳性(>400μg/L),方才有必要考虑肝癌。观察甲胎蛋白含量加上B超、CT等形态学检查的动态变化,可以使早期肝癌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对于提高肝癌治疗效果大有好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医生会要求你定期进行随访。所谓定期,在抗病毒治疗初期,应每月随访;其后应每3~6个月进行随访,一般不宜超过12个月。若患者自觉有异常则应随时看医生。患者应选定一家医院进行随访,这样医生对你的病情比较熟悉;同时,在一家医院进行各项化验检查,可以保证检测水平没有太大的波动,前后数据具有可比性。
前述的各项检测,除了肝组织活检可1年进行一次外,其它每6个月都最好查一次。患者应将化验单据按时间先后粘贴在门诊病历上,每次门诊随访时务必带上,这样医生才能准确地评价你的疾病状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毒也是一种生物,它在人体内也有一定的活动周期,机体的免疫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现象。另外,乙肝二对半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对试剂的要求较高,肝组织活检是一项有创检测,病理读片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患者需到具有一定水平的医院检测才能保证其质量与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