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也被称为“脸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而难以忍受。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
疼痛的部位主要位于面部的皮肤、口腔、鼻腔、鼻旁窦的黏膜和牙齿、脑膜等处,每次疼痛持续约数秒或数分。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常常被当成牙痛来处理,行拔牙等治疗,但疼痛没有减轻。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局部穿刺射频消融或注射酒精毁损神经、伽马刀毁损和外科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局部穿刺的方法因为是盲目根据经验穿刺,容易因手法和病人变异造成血管损伤进而引发难以预测的致死性风险。而且局部穿刺和伽马刀会因为非直视下治疗而容易出现过度损伤而引起非疼痛区的麻木。换句话说这些方法具有很多医生不能控制的因素,虽然治疗对皮肤等组织的损害小,但对神经的损害大,治疗结果难以精准控制。
一般适合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难以完成手术的患者。而手术就能弥补上述不足,从根本上将致病的血管从三叉神经上分离下来,阻止血管跳动对神经的干扰,从而治愈神经痛。这种方法在国外广泛采用,不仅适用于三叉神经痛,还可用于舌咽神经痛得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且手术精准,对神经损害小,避免了后续的并发症。
典型病例:蒋某,男性,45岁,因右侧面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于2008年5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部疼痛,疼痛突然发生,数分钟后自行消失。最初以为是牙痛,行拔牙等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 。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最初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随后治疗效果逐渐减退。疼痛逐渐加重,严重时无法入睡,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患者因此要求入院手术治疗。如愿后行右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三叉神经被小脑前下动脉包绕,遂用绝缘材料将三叉神经和血管垫开。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右侧面部疼痛完全消失,随访2年没有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