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巨大颅内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本文分析巨大脑瘤水囊植入瘤腔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对20例巨大脑瘤(直径大于4cm)病人进行颅内占位切除手术,将术后常规放置的引流管,改用双腔导尿管水囊引流支撑血肿腔,术后再慢慢将水囊水缓慢释放。结果:2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术后复查CT,未发现术区再次出现缺血水肿区。结论:颅内占位急性减压后出现脑再灌注损伤,正常灌注压突破可以造成脑损害,水囊植入可有效减轻再灌注损伤及正常灌注压突破,起到脑保护的作用,是预防巨大脑瘤术后缺血水肿的关键技术。
颅内占位性病变多系慢性发生疾病,脑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周边正常脑组织内血流灌注发生了变化,手术切除占位后,脑组织重新复位过程中,血流再次灌注入血管,势必会因血管变性等各种原因出现术区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和水肿,手术切除占位后,常规放置血浆引流管引流渗出液,24小时或者48小时后引流液清亮后拔除引流管,本组患者我们采用双腔导尿管替换血浆引流管,同时植入ICP以动态观察颅内压力状况。术后24小时、72小时、一周分别复查头颅CT均显示无缺血及水肿现象,和既往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
1.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7.2岁。其中脑膜瘤9例,胶质瘤11例。幕上17例,幕下3例。
1.2 方法:所有的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头颅CT和磁共振,常规手术备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手术切除颅内占位,术中显微镜下止血彻底,依据术中残留瘤腔大小注入水10--30ml支撑瘤腔,将尿管短连接引流袋,术后每隔12小时释放水液2-3ml,至水液完全释放后拔除双腔导尿管,术后分别在术后24小时、72小时、一周复查头颅CT,检查有无缺血水肿发生。
2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无一例缺血水肿,无一例感染以及出血,颅内压
监测显示颅压均完全正常。患者均恢复顺利,切口一期愈合良好,如期出院。
3.讨论:长期以来,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缺血水肿区,部分患者出现各种术前和术后预期的各种功能障碍,甚至患者意识改变,本组患者经我们术中留置水囊后支撑脑组织,并缓慢释放,使得脑组织在恢复原解剖位置移位过程中,脑组织的血管扩张,血流再灌注得到充分缓冲,使得瘤周脑组织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这个方法其作用机理较好的改善了患者术后的预后得到良好的治疗。
再灌注损害形成机理: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绝大部分,约为60%~80%。尽早恢复梗死区血液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区濒死脑组织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颅内占位性病变由于脑组织长期受压后,脑组织内血管脑循环发生了改变,部分脑组织内的血管由于受到压迫后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手术切除占位后,患者脑组织血液重新灌注导致的脑组织继发性损害的一系列表现。如何让这部分脑组织既能恢复血液灌注,同时又不出现由于快速充盈血管导致细胞和血管充血性缺血水肿是我们治疗的研究的主要关键,我们通过缓慢释放瘤腔占位效应,让脑血管逐步恢复血液灌注,从而减轻再灌注带给脑组织损害,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曹屹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