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多发性和起病隐匿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不稳。
随着社会老龄化、环境污染及精神压力的加剧,帕金森病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据估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超过200万名,其中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7%。
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表明基因、家族史、年龄、嗅觉减退、白日嗜睡、便秘等均为高危因素,若早期具有上述表现则进展为帕金森病的可能性较大。另外,高龄虽然为帕金森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并不是说年轻人就不会患此病,若发病年龄小于40岁则为青少年帕金森。
帕金森病突出表现为运动症状,但早期可出现非运动症状,并且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加重。帕金森运动症状包括:
1、运动迟缓: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洗脸等动作缓慢;
2、静止性震颤:肢体不自主抖动,频率4-7HZ,状如“搓丸”,静止时出现,活动或睡眠时消失,紧张时加重;
3、肌强直:肌张力增高,肌肉强直如“铅管”或“齿轮样”;
4、姿势步态异常:如身体前倾,膝关节微曲,双上肢摆臂减少,走路时呈慌张步态(不能突然停止)或冻结步态(无法抬腿迈步)。
帕金森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便秘、睡眠期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心率异常)、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减退、疼痛等。患者大多往往因出现运动症状影响工作生活而就诊,其实大多数患者此时已处于帕金森疾病的中晚期阶段,而一些非运动症状会在疾病早期阶段出现,因此患者需重视非运动症状,当出现上述表现时应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至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识别此病,综合治疗改善症状。
要想诊断帕金森病,需要结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一些病人临床症状典型,对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那么诊断相对容易;反之,一些病人发病时间短,运动症状不明显,没有经过治疗,诊断相对困难,这就需要通过一些辅助检查帮助我们判断了,例如:生化、血尿酮体、黑质超声、PET、MRI,必要时行相关基因检查以除外其他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且尚未发现有延缓或停止疾病进展的确切疗法。 目前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减少功能残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面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领域已有极大进展,针对运动症状的有不同机制的改善运动症状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前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COMT抑制剂,针对不同病人可选择不同药物;对于出现的非运动症状可对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人遵医嘱用药十分重要,不能任意调整药物,因为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代谢途径、血药峰浓度不同,因此用药的种类、顺序、时间、剂量会对药物吸收、症状改善起重要作用,若随意改变药物轻则无效,重则出现戒断反应。 非药物治疗包括外科手术(神经核团损毁术、脑深部电刺激术)、教育和运动康复等策略,有助于维持功能,增强信心和训练,改善营养。
虽然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是现有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被称为是“神经病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功”, 可使帕金森患者的寿命接近正常,生活质量提高。因此,患者诊断此病后应保持正常心态,不要灰心丧气,只要我们正确面对它,和医生家人一起努力,我们也会拥有一样的快乐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