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手术仍旧是治疗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手术,无论患者还是医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是实现手术价值的基本前提。
众所周知,肿瘤本质上是一种全身病,它不可能用一把手术刀就能一切了之,手术也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肿瘤的再发。但不可否认的是,恰当的手术切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迟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选择手术,首先要考虑的是有无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于一个广泛扩散,全身转移,借助其他放化疗药物也无法控制的病变,即便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也无力回天。这时,我们只能面对现实,采用姑息治疗:营养支持,对症处理。即使有些肿瘤的范围相对局限,我们认为可以完整切除,但病人的全身情况差,也应慎重考虑。必须明白的是:手术一方面是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也是对身体的创伤和打击,不是每个患者都能经受得起这种“考验”。
当我们通过详细周密的检查评估,认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我们要面临的是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通过什么手术方案能把肿瘤安全、彻底(病理切缘干净)切除;第二,肿瘤切除后能否尽量保留和修复器官的功能甚至形态。前者的目的是要达到肿瘤学上的治疗,减少肿瘤的复发,延长患者寿命。而后者的目的是改善肿瘤和手术损伤造成的器官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先说前者。要彻底切除肿瘤其实并不简单。这里要讲到一个切除原则,即所谓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简单地说就是划定一个安全的边界,保证切缘干净,残留组织中没有肿瘤残存,然后沿着这个界限将肿瘤切除。但这种手术方式在任何部位都适合,比如颅底的肿瘤,由于视野受限,往往需要分次才能将肿瘤组织取出,最后达到将肿瘤全部切除。这种手术严格讲不叫整块切除,而是叫全部切除。这种方式有可能使肿瘤细胞残留或种植,一般建议尽量少用。但我们现在常常采用内镜下手术,尽管有残留风险,但大大减小了损伤,术后结合放化疗,治疗效果也很好。另外我们知道,肿瘤除了原发灶还常常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它是肿瘤复发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切除肿瘤原发灶的同时,必须连同转移淋巴结一起切除。如果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很近,应尽量将原发灶和淋巴结连起来一起切除,这就是所谓的联合根治术。有人也叫柱状切除,就是要将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区域的间隔打开一块切除。比如下颌骨或舌癌,与口底关系密切,一般手术方式采用原发肿瘤、口底组织、颈淋巴结一块切除,切除后留下一个口腔和颈部贯通的缺损。由于手术创伤大,对无淋巴结转移征象者,则不宜采用“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对于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距离较远的病例则很难采用这种方法,而一般需要分段切除:即将颈淋巴结和原发灶分开切除。喉癌的手术治疗,我们采用的方案常常如此。在这里我要提到上颌部位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主要位于翼腭窝,颊部等,对于是否要对远处颈部的淋巴结做清扫要慎重考虑。一般转移的颌下或颈部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不大,上颌窦癌做颈部淋巴结切除的意义值得商榷。
下面我要讲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手术切除后的缺损修复和器官功能重建。大家都知道,破坏一个东西一般很简单,但要修复一个东西却往往很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手术修复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一个合格外科医生要有整体的治疗观念,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比如肿瘤的病理、放化疗、影像学知识等。在这基础上还要有扎实的外科基本功,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美容知识和很好的修复重建技巧。比如刚才提到的口底的洞穿缺损,必须有大块的组织来修复。我们一般采用带血管的复合自体组织来修补,关键的技术就是血管吻合。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很高,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成熟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良好的护理以及对修复失败的应急能力等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