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知道自己得了乙肝?
答: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
如果肝功能正常,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6~12个月需复查肝功能和其他必要检查。
2、孕妇HBsAg阳性怎么办?
答:孕妇HBsAg阳性,其新生儿是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无论其乙肝病毒DNA水平高低,新生儿除接种乙肝疫苗外,须在出生后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HBIG)。
3、乙肝患者什么时候可以怀孕?
答: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专科医师评估肝功能。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肝功能异常者,如果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停药后6个月以上复查正常则可妊娠。
4、乙肝抗病毒治疗对胎儿有影响吗?
答: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必须慎重。因为干扰素能抑制胎儿生长,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或致畸作用,所以使用期间必须避孕,妊娠前6个月和妊娠期间忌用。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属于妊娠用药B类药,妊娠中晚期使用对胎儿无明显影响。尽管如此,如在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期间妊娠,最好请相关医师会诊,以决定是否终止妊娠或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
5、乙肝孕妇应该如何随访?
答: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妊娠后,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首次检测肝功能正常者,如无肝炎临床症状,每1~2个月复查1次;如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2倍(<80 U/L),且无胆红素水平升高时,无需用药治疗,但仍需休息,间隔1~2周复查;如ALT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即>80 U/L),或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请相关专业医师会诊,必要时住院治疗,严重时需终止妊娠。
6、妊娠晚期应用HBIG可以预防母婴传播吗?
答:不用,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应用HBIG不能预防母婴传播。
7、 HBeAg阴性的感染孕妇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答:孕妇体内高水平乙肝病毒是发生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病毒量可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时,其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保护率已达98%~100%。因此,对HBeAg阴性的感染孕妇,无需使用抗病毒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有5%~15%发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但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作为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手段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适应证。
8、乙肝孕妇肝功能异常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答:乙肝病毒感染者妊娠期肝功异常并不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分娩后多数孕妇肝功能将恢复正常。因此,不能对肝功能异常者进行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应严格掌握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9、剖宫产分娩能减少母婴传播吗?
答:剖宫分娩不能降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率,因此乙肝孕妇不能以此为目的而选择剖宫分娩。
10、如何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答: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
孕妇HBsAg阴性时,无论乙肝病毒相关抗体如何,新生儿按“0、1、6个月”方案接种疫苗,不必使用HBIG。
孕妇HBsAg阳性时,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0、1、6个月3针方案)。如果孕妇HBsAg结果不明,有条件者最好给新生儿注射HBIG。
11、早产儿的免疫预防和足月儿一样吗?
答: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接种4针乙肝疫苗。
HBsAg阴性孕妇的早产儿,如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重≥2 000 g时,即可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最好在1~2岁再加强1针;如果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应首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2 000 g,待体重达到2 000 g后接种第1针(如出院前体重未达2 000 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
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 h内必须肌内注射HBIG,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如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重,尽快接种第1针;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第1针;1~2个月后或者体重达到2 000 g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
12、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应如何随访?
答: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随访乙肝两对半。但对无肝炎症状的新生儿,不建议在6月龄前检测乙肝两对半。随访的适当时间是第3针疫苗后1个月(7月龄)至12月龄;如果未随访,12月龄后仍需随访。
13、孕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吗?
答:如果育龄妇女妊娠前筛查乙肝两对半均阴性,最好在妊娠前接种乙肝疫苗(10 或20 μg)。若在接种期间妊娠,无需特别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因为乙肝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14、父亲HBsAg阳性时新生儿需要注射HBIG吗?
答:孕妇HBsAg阴性,但新生儿父亲HBsAg阳性时,通常因照料新生儿而与其密切接触,增加其感染的风险,因此,新生儿最好注射HBI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