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是脑损伤后常见的伴发症状,由于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对病情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为此,分析这类精神症状的特点,做好病人的康复指导,保证病人安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本科颅脑损伤病人共1058例,其中发生精神障碍共82例,发生率为7.75%,其中男性68例,女性14例,年龄12 ~ 78岁,平均年龄39.3岁,根据头颅CT扫描证实,其中额颞叶脑挫伤48例,额叶血肿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轴索损伤4例,广泛脑挫伤4例,精神障碍出现时间多发生于伤后早期,1周内42例,占51.2%, 1~2周28例,占34.1%,2周以上12例,占14.7%。
1.2 临床表现脑外伤后精神症状,大部分伴随于病人由昏迷转向模糊或清醒过程中,意识障碍合并精神障碍,表现出语言、思维、性格、行为的异常,根据万海涛的精神障碍分类法,分为躁狂型、抑郁型、粗神分裂型、痴呆型。本组病人中躁狂型55例,抑郁型10例,精神分裂型2例,痴呆型15例。
2、治疗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治疗中根据头烦CT明确须内是否存在器质性损伤,如血肿、积液等有明显手术指征时及时手术治疗,对术后或CT排除烦内占位,精神症状仍明显时,则根据精神症状的类型,选择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躁狂型常用安定、奋乃静、氯丙缘龋抑郁型采用多虑平、百忧解等;精神分裂型采用维思通等,痴呆型主要采用安理申等防痴呆药物及思维语言训练等方法。
3、结果观察
在精神障碍病例中,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指导,住院期间根据精神病学疗效叛断标准,82例患者中,精神症状消失占82.9%,显著改善9例;占0.9%,好转5例,占6.2%。出院后继续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
4、讨论
在本组病例中,结合临床症状及头颅CT发现,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脑损伤的部位关系密切,其中额叶的实质性损害病例有67例,占81.7%,而且双侧额叶和颞叶底面损伤越重其精神障碍越明显,这与额叶生理功能有关,因为额叶具有控制思维行为的生理功能,而颖叶可调节内脏活动,与情绪的兴奋或抑制密切相关,所以当额颞叶损伤后脑细胞轴索损伤,血运障碍,缺血缺氧使脑水肿加重,使额颞叶正常的功能遭到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本组病人精神症状多出现在1~2周内,以后逐渐好转,这与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出现与持续时间基本一致,当脑水肿减轻,损伤逐渐恢复后精神症状亦随之减轻。但临床资料中有两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实质损伤轻微,但精神症状较重,这可能是烦内压广泛升高,刺激蛛网膜及软膜,使皮质细胞广泛受损所致。本组中还可发现精神症状与年龄有关,以中青年为主,且以男性占多数,这与这类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较大有关,因此在治疗和康复指导中加强这些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5、康复指导
5.1预见性指导:当颅脑损伤,特别是头颅CT提示有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等器质性损伤的患者,护士即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表现,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护理。
5.2心理护理:详细了解病人的生活、工作和家庭情况,耐心做好解释和疏导,解除心理负担,消除不良心理刺激,稳定患者情绪。精神障碍时病人同样有情感的需要,作为护士应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耐心,面对病人不能有厌烦情绪,更不能训斥病人,以免激怒病人而加重病情。同时,要注重家属的心理支持,因为烦脑损伤而突然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应,家属常会对病人的举动不能理解,而对病人乱发脾气,大声训斥,或表现为无所适从,护士应向家属进行烦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教育,介绍相关病例,指导具体陪护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家属树立起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共同促进患者的精神康复。
5.3躁狂型精神症状的指导这类病人情绪障碍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表现容易激动、举止粗鲁、情绪不稳定,并可出现攻击行为、暴力行为,在病房内狂躁不安、大喊大叫,甚至外跑,本组中这类患者占67.1%,对此型病人护士应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人员,减轻各种操作、谈话的声音,治疗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同时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清除各种危险物品及器械。适当使用约束具,加用床栏以防止病人坠床;使用约束带(四肢及胸部约束带),以减少四肢及上身活动范围,防止病人突然坐起或强行下床发生危险行为。根据医嘱使用各种镇静剂或抗精神病药物,常用安定、氯丙嗪、冬眠制剂等,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时间及给药途径,严密注意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精神症状有无改善的观察,防止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严格陪护制度,病房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为防止精神障碍病人走失、坠楼、自杀、毁物、伤人等意外行为的发生,引起人身伤害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从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和病人的安全出发,要求家属严格实行全天24小时陪护制度,让病人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切勿单独外出。医生、护士对家属认真解释精神障碍的原因、发展及转归,让其能理解陪护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在病历上签字,以示知情同意,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及必要时的举证。护理人员熟悉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能力,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人际空间,减少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扰。在患者意识和精神状态逐渐恢复过程中给予积极鼓励和沟通,促进康复。
5.4抑郁型精神症状的指导外伤后抑郁症是由于创伤影响了机体内外环境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伤后常出现情绪低沉、心理压抑、疑性心理、生活没有信心等。本组中这类病人占12.2%,对此型患者在配合使用百忧解、多虑平等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着重采用心理疗法,运用移情易情,释疑开导,加强沟通与交流,适时的鼓励,使病人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促使心理应激和耐受力得到加强。同时要求家属与同事多与其进行交流,抛开疾病本身多讲一些积极向上的事件,以分散其注意力。
5.5精神分裂型患者的指导此类病人往往在烦脑损伤早期被原发症状掩盖不易发现,待意识障碍改善后病人主诉听幻觉、或表现莫名的紧张,睡眠障碍等,伴有思维的改变。本组中占2.5%,对这型患者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紧张时予以适当松她训练,辅助使用抗精神病及促进睡眠药物,加强陪护,多进行交流与观察。
5.6痴呆型精神症状的指导痴呆型患者一般表现为记忆理解和判断能力明显减退,思维迟钝,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本组中占18.2%,对这些患者进行抗痴呆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用幼儿启蒙教育的方法,教会患者认人、认物、不断强化所学内容,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并逐渐增加深度,如认字、计算、拼图等,可增强记忆力,逐渐鼓励患者收拾简单物品,逐渐锻炼自理能力,指导并教会家属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计划,以至出院后的锻炼,使患者的精神康复过程得以稳定和如强,同时也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
颅脑损伤后精神症状,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出院后还要指导其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积极户外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做到心情舒畅,生活规律,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