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病变导致下腰痛,根据其发病机制大体可分为两类:椎间盘源性和脊髓或神经根源性。区分点在于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后者表示神经根受损,多为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以慢性腰骶部疼痛为主,坐位时加重。
诊断取决于MRI示椎间盘有退变表现,T2加权像显示椎间盘后方有高信号区,提示纤维环后方有裂隙,因裂隙处含有椎间盘的液体及局部炎症反应。椎间盘造影可诱发相应的疼痛,并可见椎间盘裂隙延伸到了纤维环的外1/3层,通常是与髓核相连的边缘性撕裂。同时其它相邻的椎间盘可无退变,椎间盘造影无复制的疼痛,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方可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痛。
本症确诊后主要应用非手术疗法,近年多采用椎间盘内热疗法和臭氧髓核溶解疗法,IDETA的穿刺导管可环形弯曲,沿纤维环组织到达后部纤维环破裂处,并逐渐加温,使胶原纤维收缩、变性、聚合,并破坏局部神经末梢。这些新的治疗方法近来发展迅速,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