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tinnitus)是患者在一侧(两侧)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叫铃声引。为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亦可出现其他全身疾病中。临床上常将耳鸣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指耳鸣声除患者外检查者也能听到的声响.主要由肌肉阵挛或血管杂音引起。通常我们所说的耳鸣主要指主观性耳鸣。耳鸣多与耳聋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常由耳部疾病引起,亦可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耳鸣作为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较高,人群中约17%的人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工业、环境噪音污染的不断恶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耳鸣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耳鸣作为一种常见症状,不仅困扰着很多患者,也困扰着很多医生。
耳鸣对不同个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某些人可能只引起轻微的不快,而对另外一些个体则造成严重困扰,导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或声恐惧,持续性耳鸣通常伴有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耳鸣是一种听觉紊乱现象,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听觉传导通路上任一部分异常生物电活动均可引起耳鸣。耳蜗性耳鸣即内耳性耳鸣是耳蜗螺旋器毛细胞或螺旋神经节病变,导致该部位异常自发性放电,大脑听觉皮层对耳蜗神经末梢异常放电活动的感知就形成了耳鸣。
当内耳毛细胞或神经纤维结构之间电绝缘性被某些因素破坏后,出现自发性神经电活动,被听觉中枢和皮层感知了这种声音也是耳鸣。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产生的耳鸣是听神经纤维的髓鞘部分断裂,失髓鞘可以使神经纤维的绝缘性下降,出现听神经异常生物电活动所致。蜗性耳鸣可以通过耳声发射协助诊断,蜗后性耳鸣可以通过听性脑干反应帮助诊断蜗后病变。
【诊断和治疗】因主观性耳鸣缺少客观的检测方法与评估标准,因此给耳鸣的诊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现在对耳鸣的诊断可以通过:
①详细的问诊,包括耳鸣的性质、发生及持续时间,全身情况、手术、外伤、服用药物史,职业接触史等。
②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或排除占位性病变或其他有明确病理表现的疾病。
③其他的一些必要检查,耳科检查如纯音测听、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等;记录神经电活动的脑电图。耳蜗电描记术、脑磁图、低分辨率电磁层析成像。
④耳呜严重程度判断需要借助主观量表进行评估,如耳鸣残障调查表,耳鸣严重指数,耳鸣调查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耳鸣障碍目录列表。目前在国外常常是视觉模拟评分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国内使用较多的为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列表。
由于现阶段耳鸣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弄清,对耳鸡的各种治疗措施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所以目前的治疗原则为帮助患者调整并适应耳鸣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而非消除耳鸣。首先区分出主、客观耳呜,积极处理与耳鸣相关的疾病,对于大多数的主观性耳呜,应酌情选用以下治疗方法来减轻耳鸣伴随的神经精神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
①认知行为疗法、掩蔽疗法、转移注意力及松弛疗法的耳鸣习服疗法,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适应耳鸣症状,减少耳鸣对正常情绪的负面影响。
②心理咨询和自我心理调适。患者对耳鸣的认识或态度以及心理状况对耳鸣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遵循耳鸣的治疗原则,不给患者任何对耳鸣认识的负面信息而加重心理负担,指导患者尽快忽略、习惯、遗忘和适应耳鸣,争取与耳鸣“和平共处”。
③药物治疗:虽然没有任何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根除耳鸣的产生,药物治疗旨在缓解耳鸣伴有的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减少耳鸣的残障程度进而减轻耳鸣,但对精神症状较轻的耳鸡患者没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为抗焦虑药、营养神经药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
④经颅电、磁刺激,通过改变相应听觉皮层自发神经元的若奋性来达到减轻耳鸣的效果。经颅刺激联合神经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听觉皮层的过度活跃状态。
⑤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对治疗伴有听力损失及极重度聋的耳鸣患者是很好的选择方法。助听器对耳鸣的治疗更多的是起到掩蔽疗法和中枢重组的作用。文献报道语后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耳鸣严重程度会很大程度的改善,作用机制同掩蔽疗法、经颅直流电刺激及中枢重组等作用相关。
国内外均强调对耳鸣进行综合治疗,通过减轻呜伴随的神经精神症状,调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以使患者适应耳鸣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耳鸣治疗中还有一个误区是患者往往希望医生采用某种所谓特效方法彻底消除耳鸣,而这在目前很难做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耳鸣症状的出现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听觉神经系统提前出现的退化反应,而退化一旦形成是很难被控制的。所以耳鸣治疗的重点,不在于降低耳鸣响度本身,而是实实在在去努力消除或减轻失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让患者尽快达到最大限度的适应代偿、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而不是去做彻底解决潜在病因的无谓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