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钼靶X线照相:乳腺钼靶摄片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能性很大。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乳腺外科张建军
2、超声显像检查:超声可诊断大部分乳腺病变,对致密乳房及年轻女性乳腺疾病诊断尤其具有优势。而我国女性乳腺脂肪相对较少,因此超声是这一类乳腺的最佳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扫描能准确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并可清晰地显示乳腺腺管走行的方向变化和血管内血流的供应变化、了解乳腺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从而判断乳腺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明确病变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超声检查不存在辐射伤害,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这也是其优越之处。
3、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μ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但是该检查手段对病灶的分辨率差,对良、恶性病变缺乏特异性,近年来也渐少应用。
5、CT检查:可准确显示原发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明确肿块对胸壁的浸润程度,同时还可了解乳腺后区、腋窝、内乳、和纵隔淋巴结情况,通过CT值还能对囊性、实性及脂肪性肿物做鉴别。缺点:价格昂贵、辐射剂量大。对于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肿块活检前定位、伴有纤维化的肿块、乳腺癌术前分期评价、病变位于钼靶不宜显示的部位、乳腺癌术后复查、致密性乳腺、乳腺水肿或发育偏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6、MRI检查:可有效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对于乳腺平片或超声检查不能诊断的乳腺病变,尤其是腋窝淋巴结转移而找不到原发病灶者要精确了解肿瘤病灶的大小、数目、边缘,显示胸壁侵犯,胸骨后、纵隔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作用较为突出,便于进行乳腺癌分期及选择手术方案,对碘对比剂过敏而不能行CT扫描者可选择MRI检查。MRI能够引导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可以对致密性乳腺、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以及乳房成形术后观察植入物位置、有无遗漏或并发症及残余乳腺组织内有无癌瘤等做出评估。MRI检查的缺陷:对钙化灶特别是微小钙化灶不能显示;检查费用高、时间长、图像容易受呼吸运动干扰。
7、活体组织检查:乳腺癌必须确立诊断方可开始治疗,目前检查方法虽然很多,但至今只有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做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1)针吸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其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可代替部分组织冰冻切片,阳性率较高在80%~90%之间,且可用于防癌普查。若临床诊断恶性而细胞学报告良性或可疑癌时,需选择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
(2)切取活检:由于本方法易促使癌瘤扩散,一般不主张用此法。只在晚期癌为确定病理类型时可考虑应用。
(3)切除活检:疑为恶性肿块时切除肿块及周围一定范围的组织即为切除活检,一般要求从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左右尽可能完整切除,该法可明确诊断且兼顾治疗,目前临床使用广泛。
注:乳腺超声检查与乳腺钼靶检查由于检查费用低、损伤小、操作简便易行、提供诊断信息丰富,且两者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别誉为乳腺癌筛查的“黄金组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