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旦发病,不能自愈。其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3.6‰,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的发病率在11.3‰左右,我国每年约有400万-500万人发病。以腹股沟斜疝为例,早期或症状较轻度者会感到局部疼痛、下腹坠胀、消化不良等。病情发展后,疝块可坠入阴囊,会造成活动及行走不便,生活质量下降。成人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唯一可行的治愈方法,当疝出现嵌顿又不能及时手术时,往往可出现致命的并发症,尤其是具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严重者,疝复位困难,会发生嵌顿、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白雪峰
目前有两种手术方法:
一类是传统的疝修补术,即在有张力的情况下,缝合腹壁薄弱处,但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大、破坏解剖结构多,易损伤神经,且术后疼痛较重,不能早期活动,复发率高(10~15%)。
第二类方法是仅10年国内外推广的不同于传统手术的新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方法是将一种国际通用了近40年的医疗专用材料,在无张力下修复腹壁缺损区。手术创伤和出血少,术后疼痛轻,6小时可下地,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1~3%)。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疝治疗的新趋势,是近年来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广泛开展的术式,被称为疝手术的里程碑。目前全球已有近几百万人接受此手术。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
(1) 降低疝复发率。(2) 手术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3) 拓宽了疝手术的适应证,简化了疝的手术步骤。(4)由于网片的可伸缩性差,不宜用于还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
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学者对腹股沟疝认识的不断深入及种类繁多的疝补片的陆续出现,应用人工合成材料的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目前最常实施的病修补术式之一,近百年来,由传统的疝修补术至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疝"的复发率明显下降。时至今日,随着疝外科学的发展,疝的发病机制及腹股沟管解剖学的研究,众多学者提出了"耻骨肌孔"的概念,该概念的提出,使疝修补术由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为"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该术式的出现成为疝外科学治疗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由原来的10%降至不足1%。
和传统的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不需要显露传统手术所要求显露韧带与过多的缝合,更符合人体的局部解剖和生理,行全腹股沟区的增强修复,可全面治疗斜疝、直疝、股疝及复发疝的发生,术后愈合牢固、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异物感小。
近几年,我院甲乳疝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在时刻关注国际医疗界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的新动向的同时,已成功引进该技术,并率先在科内成功开展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使我院疝外科治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治愈的病人术后3-5天出院,切口瘢痕少,不限制下床活动及参加体力劳动,并深受患者青睐。因此建议患有"疝"疾病的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早日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疝复发的原因:
(1)一般的因素:①年龄;②疝类型;③疝种类;④吸烟的因素。
(2)解剖、生理因素:①解剖因素;②生理因素。
(3)病理因素:胶原代谢障碍
(4)材料的因素:材料大小、张力;材料的皱缩、卷曲、移位(固定不牢)
(5)医源性因素 ①医生的因素 ②修补的技术缺陷 ③缝合技术的缺陷
(6)修补方法(传统缝合、Shouldice、网片、充填、腔镜)的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