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关 键 词】 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赤峰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单德鸿
胸腔积液是指液体积聚在胸膜腔内,压迫周围的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少量胸腔积液时常无明显症状,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可有气促、胸闷、心悸,应给予穿刺抽液治疗。2003年至2007年,我科采用改进深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心源性胸腔积液病人共26例,疗效较好,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6例,均为确诊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1.5岁。经X线或B超证实存在单侧或双侧胸腔中-大量积液。
2 操作及治疗方法
2.1用品及准备
清洁盘2个、静脉切开包1个、穿刺针、软头导引钢丝、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16Ga,20cm,单腔)、 扩张管,无菌三通管、输液器、引流袋,小镊子、止血钳、5ml注射器及针头、纱布、孔巾和换药碗,无菌试管数只。
2.2操作方法
术前用无菌小剪刀在中心静脉管距端孔2.0cm、3.0cm、4.0cm处各剪一侧孔,大小与端孔相似,两侧孔需避开同一层面,且剪去的周径略小于1/2导管周径。不可剪得过深,否则易使导管折弯、断裂。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经B超定位下确定穿刺位置。常规消毒、铺巾、局麻、穿刺,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送入导引钢丝,撤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扩张管扩张皮肤后,撤出扩张管,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逐步引入胸腔内并妥善固定于胸壁皮肤,置管深度约10~15cm。中心静脉管依次连接无菌三通管、输液器、引流袋。需要排放胸腔积液打开三通即可。
2.3注意事项
①经B超定位确定穿刺部位,并避开胸部重要脏器。 ②通过三通管控制引流速度,放液不可过多、过快。首日放液量以不超过800ml为妥,以后根据血压及积液量多少,酌情放液。③加强护理。常规消毒穿刺口,每日更换1次敷料,渗液较多时随时更换;每次夹管前给予12.5~25U/ml肝素溶液约2ml注入导管,以防导管堵塞。超过1个月仍需持续引流时,需更换导管。④定期复查胸片或B超,注意胶体输入,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3 结果
26例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血胸等穿刺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6天~27天,平均12天。无导管脱出、断裂、感染等情况出现。无导管阻塞及空气栓塞发生,经治疗后,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退者共24例,总有效率达92.3%。
4 讨论
心衰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较常见,积液量达中等量以上时,患者常感胸闷、气急等不适,为缓解压迫,需给予穿刺引流。传统的穿刺方法,往往需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采用放置胸腔引流管及闭式引流的方法,则因引流管较粗、硬,患者疼痛感明显,且易出现放液过快导致胸膜反应,长时间留置时易合并感染[1]。
本操作方便易行,并发症少,费用低。采用的中心静脉导系医用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导管柔软且较细,患者不适症状轻微,可长时间留置于体内。引流速度可调控为缓慢均匀,避免了因引流过快,胸腔内压力骤降引起肺水肿及低血压的发生[2]。导管上有明确的刻度标识,术者可根据刻度准确掌握置管深度,以期达到有效的引流位置。因增加了两个侧孔,从而增加了引流的范围,不易出现堵塞。需灌注药物时,通过三通管注入即可完成,可反复使用,方便易行。利用三通可有效控制抽吸速度,给药、采集标本,方便快捷。全部使用一次性消毒用品,避免了交叉感染。通过临床26例观察,此法方便、安全、有效、省时、省力,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培莉,俞婉珍.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4):345-347.
【2】 瞿彩平,陆朝云.微创置管引流合并腔内免疫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6):436.
[作者简介] 单德鸿(1971- ),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医学学士,赤峰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