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医院胃肠外科 内镜室 俞益生 鲁顺明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及临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7―2010.6结肠镜检查大肠黑变病40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首次确诊。在40例大肠黑变病中,年龄大于60岁的28例,占70%。便秘者26例,占65%。长期口服泻药者24例占60%。无明显口服泻药者16例.占40%。合并溃疡性结肠炎1例占2.5%。大肠癌根治术后化疗者2例占5%。结论:大肠黑变病主要病因是便秘,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多见于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术后化疗及腹泻也可能是大肠黑变病的另一原因。内镜下:大肠粘膜呈黑色、棕色、暗灰色,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斑片状。呈局部或弥漫分布。包头市扶贫医院外科俞益生
【关键词】黑变病,便秘,泻剂,内镜表现,癌变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指大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色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国外报道病例较多,而国内较少。{1}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生率的增多和电子肠镜广泛使用,在我国人群中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我院自2005.7―2010.6结肠镜检查出40例大肠黑变病患者将其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我院内镜室自2005.7―2010.6结肠镜检查中发现大肠黑变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8-81岁之间,大于60岁以上的28例,平均年龄59.5岁。临床表现有:便秘,腹痛,腹泻,腹胀,便血及肛门下坠感。其中长期口服泻药者24例占60%,服药时间为3个月以上,最长时间达5年。无明显口服泻药者16例.占40%。
2方法:用富士能ER-250电子结肠镜检查,采用循腔进镜,均达回盲部,对全部病例(包括息肉)均取病理组织活检。
3结果:大肠黑变病内镜下:大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粘膜呈黑色、棕色、暗灰色,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斑片状,其中分布于全结肠的18例占45%,左半结肠及横结肠的12例占30%。右半结肠10例占25%。根据色素沉着的深浅分Ⅲ度:Ⅰ度,呈浅黑褐色,类似豹皮,淋巴滤泡上皮可见不对称的乳白色斑点,粘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侵犯直肠,盲肠或在结肠的某一段肠黏膜上,受累结肠肠段的范围较小,有色素沉着的肠黏膜与无色素沉着的肠黏膜的分界线不清。Ⅱ度,暗紫褐色,在暗黑褐色粘膜间有条状的乳白色粘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上,粘膜血管多,不宜看到,有色素沉着的肠黏膜的分界较清楚。Ⅲ度,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粘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粘膜,粘膜血管网不清,多见于全结肠。在本组病例中,Ⅰ度大肠黑变病10例占25%。Ⅱ度大肠黑变病14例占35%。Ⅲ度大肠黑变病16例占40%。其中长期口服泻药者24例占60%,无明显口服泻药者16例.占40%,合并息肉6例占15%,癌变1例占2.5%。合并溃疡性结肠炎1例占2.5%。大肠癌根治术后化疗者2例占5%,合并腹泻者1例占2.5%,合并6例息肉病例中,有4例为大肠黑变病Ⅲ度。
病理组织学:
大肠黑变病粘膜活检,固有膜水肿,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单核细胞侵润及黑色素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合并息肉6例病理学检查,炎性息肉3例,腺瘤2例,腺癌1例,确诊为腺癌病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标本病理与活检诊断相符。
4结论:大肠黑变病主要病因是便秘,而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包括番泻叶,牛黄解毒丸,芦荟制剂,果导片等,多见于老年人,但泻药不是大肠黑变病形成的唯一因素,某些患者没有便秘及口服泻药史,也可发生大肠黑变病,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腹泻可能是引起大肠黑变病的另一原因。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也可能是引起大肠黑变病。且大肠黑变病与大肠肿瘤有密切关系,且黑变病越重,形成肿瘤的几率越大,有无因果关系,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大肠黑变病虽是一种良性可逆疾病,常有合并癌变倾向,临床上定期复查结肠镜十分必要。
二:讨论
大肠黑变病是消化道黑变的一种,主要症状为便秘,腹痛,腹胀,肛门下坠感等。可能与色素沉着性炎症及肠神经系统受刺激有关,其病因,发病机制,色素来源尚不清楚,多以为与长期口服泻药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及腹泻与黑变病形成也有一定关系。因其伴发结肠肿瘤,故逐渐受到重视。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弄清以下关系:
A大肠黑变病与泻剂的关系:便秘患者长期滥用口服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大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蒽醌类药物的致病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可能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使结肠表面细胞受损,产生的凋亡细胞小体和细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细胞的固有层,形成脂褐色或其他色素,随着计量的增加,巨噬细胞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大肠黑变病{2}我院的资料表明24例口服泻药史,约3个月到5年,支持以上观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尽量避免使用蒽醌类药物,必要时加用全胃肠动力药,长期使用泻药者,应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黑变病。
B大肠黑变病与大肠癌及息肉的关系:大肠黑变病患者常伴发癌或息肉,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肠癌切除标本4.8%―5.9%伴有黑变病,或黑变病,结肠息肉合并癌变,资料显示有黑变病与癌变及息肉三者有一定的关系,且大肠黑变病伴腺癌是共同看法{3}长期反复刺激,毒素被结肠粘膜吸收的几率大,毒素刺激结肠粘膜易形成或增生息肉,息肉与癌变的发生率相对增大,另外泻剂的某些活性成份在体外试验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致癌作用,本组患者中息肉6例,癌变1例,提示大肠黑变病易伴有结肠息肉及结肠癌,且大肠黑变病越重,合并结肠肿瘤的几率越大。因此在发现大肠黑变病的同时也要警惕肠癌的存在,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C大肠黑变病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据文献报道多数专家认为大肠黑变病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者占64.6%特别要注意中老年患者,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尽量少用蒽醌类药,以防止大肠黑变病发生。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人们对便秘知识匮乏,不去正规医院治疗,而是盲目使用清肠药,也会导致大肠黑变病的发生。
D大肠黑变病与其他因素:尽管长期使用泻药在大肠黑变病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但国内资料报道炎性肠病也可合并大肠黑变病,溃疡性结肠炎18例中有15例的患者未服用泻药,合并大肠黑变病,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泻药之外的另一导致色素沉着的原因{4}。另外据报道慢性腹泻患者可合并大肠黑变病,故慢性腹泻是否为发病因素也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本组患者中2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无口服泻药病史,也发生大肠黑变病,可能与术后化疗有关。可能与化疗药物及其他物质对肠黏膜作用有关,大肠癌术后化疗应警惕大肠黑变病。
参考文献
{1} 杨和,杜芳 ,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临床消化杂志》1997:19:22
{2} 任长庆,高梦生,王慧荣,等结肠镜黑变病16例临床病理研究,河北医药2001,23(1):837-838
{3} 陈宗永,屠柏强等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资料分析,《中华消化内镜》1999;16:186.
{4} Nusko G, Scheider B,Ernst H, Wittekincl C,Hann EG, Melanosis coli-aharmless Pigmentation or a Precancerous
作者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医院胃肠外科 俞益生
电话0472-2802173
E-mail:yuyisheng730728@sina.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