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是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其基本原理为:肿瘤细胞对射线损伤的敏感性高于正常组织,而损伤后的修复慢于正常组织,因而可利用射线对细胞的电离破坏作用杀灭肿瘤细胞。放疗适用于多种敏感类型的肿瘤治疗。按治疗目的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两类,按病情选用。放射治疗中,射线可造成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引发多种全身、局部的损伤及血象反应,为此,决定放疗前应充分权衡放疗利弊,并按肿瘤类别、部位及治疗目的周密安排,选择合适的射线、剂量及照射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一天照射2次或3次,中间间隔4~6小时,每天照射剂量比常规的200希戈瑞小(多为每次115~120希戈瑞),总的疗程不变或略延长,总剂量增加的放疗方法称为“超分割放疗”,是人们为了提高肿瘤的放疗效果而进行的一项有益的改进。这种治疗的好处在于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并有望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同时,从长远看没有增加放疗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对生长较慢的肿瘤如头颈部肿瘤、膀胱癌等有好处,而不适用于对放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等。当然在这种治疗期间,病人当时的放疗反应可能加重,如鼻咽癌复发病人在应用此方法治疗时,病人口腔内红肿甚至破溃的可能性较普通的一天一次的放疗要大得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