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膨出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那么什么时候手术最好?手术后孩子能恢复到什么状态,能像一般小朋友那样成长、玩耍吗?
首先来看看脊膜膨出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其实,神经椎管的发育在胚胎时期就开始了,正常情况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3周左右时,神经管就闭合了。此时做产前检查,可以知道孩子的神经管是否正常闭合,对有问题的胎儿可以及早干预。如果不干预,随着胚胎的生长,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问题就会在胚胎期逐渐形成。(如图)
图 胚胎时期脊膜膨出(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脊膜膨出在胚胎时期就形成了,那么孩子出生时,是不是马上就会出现症状呢?
其实,尽管脊膜膨出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但孩子出生后,多数不会短期内出现症状。只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脊膜膨出患儿的脊髓、脊膜等组织从脊柱裂孔膨出,并与膨出物相连(即脊髓栓系),脊髓生长速度较脊柱的生长速度慢,所以存在脊髓栓系的病人脊髓就会逐渐拉长。加上脊髓在胚胎发育时就没有生长在正常的位置(即脊髓圆锥低位),这种牵拉就会影响脊髓的功能从而出现症状。特别是腰骶段的脊髓,该处主要负责大小便和下肢的运动、感觉功能。该处发生脊膜膨出,就会导致孩子逐渐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运动障碍或者畸形、后背长“小尾巴”等症状。而且,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些症状还会加重。
因此,这样的孩子出生后,不管有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都要积极检查、评估和治疗,一般满月后就要及时手术了。脊膜膨出手术就是将膨出的脊髓、脊膜等组织回纳到正常位置,修补脊膜;若孩子同时还有脂肪瘤、脊髓栓系,手术还要尽可能切除脂肪瘤、松解栓系。
可是,孩子那么小就要上手术台,不免令家长心疼。如果孩子还没有什么不舒服,后背也没有明显的包块、“小尾巴”样的隆起,等孩子长大一点、或者出现症状了再手术也不迟吧。
如果在没有出现症状前就手术,那么及时回纳膨出的脊髓脊膜、修补脊柱裂孔,并解除栓系,可以防止脊髓受到损伤,获得较好的疗效,甚至能够和一般的小朋友那样学习、玩耍。而如果等到孩子长大了甚至已经出现症状了再手术,那么此时脊髓功能的损伤已经比较严重了,仅仅通过脊膜膨出手术,只能防止病情加重,却无法修复已经出现损伤的脊髓。
除了手术时机会影响手术效果,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术前脊髓、脊膜膨出的程度,脊髓圆锥的位置等。当然,术后良好的营养供给、充分的功能锻炼,对孩子的恢复也很重要。
术前的脊髓脊膜膨出程度越严重,或者脊髓圆锥位置过低,脊髓功能的损伤程度就会越严重,术后的恢复效果就不会太理想。
比如,只有单纯的脊膜膨出,而脊髓生长位置正常,通过手术及时修复脊膜,解除栓系,维持脊髓圆锥的正常高度,那么术后的恢复情况就比较理想。而对于脊髓脊膜膨出,若膨出物非常多,甚至脊髓与脊膜发生粘连、脊髓圆锥位置过低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就不好。
而且,对于合并有脂肪瘤的孩子,手术过程中还要将脂肪瘤切除。尽管脂肪瘤一般难以切除干净,很容易复发,但是脂肪瘤的残留不会太影响术后的效果。
本文系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