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缝线技术是我来到儿童医院以后,学到的最有用一项技术。真正体现了儿童医院的特色。目前,随着斜视理论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更多的学者提倡斜视早期手术,不但可以改善外观,更为孩子的双眼视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机会。但是,来儿童医院看病的孩子,年龄小,手术必须在全麻下进行,而在全麻状态下手术医生只能根据经验及理论上的手术量完成手术,
为解决儿童斜视再手术率高的难题,我们在儿童斜视的手术操作中,采取了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自创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缝线技术,使手术的一次成功率高达93%以上。
我们做调整孩子的具体做法是:先打开结膜,将后徙的直肌自肌止端后1mm处做双套环缝线,线前剪断肌肉,将两端缝线分别通过肌止端中心呈八字穿出,入针处相距2mm,出针处1mm,将两缝线行拉锯动作数次,形成巩膜遂道,将缝线自相应结膜面穿出,后将两端线向上拉紧,涂以骨腊,斜视尺在线上测量肌肉后徙量,黑丝线在测量点上打结,留出3mm间隙再打结,形成一调整环,在调整环上方5mm处,将两可吸收缝线打结,剪断缝线。最后将结膜切口以可吸收缝线对位缝合。
以上这种调整缝线的优点在于:
1、术中及术后1至3天内,甚至2周拆线前均可通过拉动调整环调整眼位,调整时如过矫,可将黑线环向后牵拉,以减少肌肉后徙量;如欠矫,可将黑色线环向前牵拉,以增加后徙量。
2、适用于儿童斜视,特别是斜视角易变化的内斜视,较复杂的垂直性斜视,以及各种眼外肌综合征。
3、与传统的调整线比较,由于我们采用在肌止端中心穿出缝线,并呈八字形,针间距小,调整灵活、自如,非常方便。
4、各种麻醉状态下均可采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调整时应注意:
1、欠矫的调整较过矫的调整困难,应在术后1-3天内进行。
2、调整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将线拉断,造成肌肉滑脱。
3、调整量应由小到大分次进行。
总之,应用眼外肌定量调整技术,使斜视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也增强了我们对较小年龄儿童一次性手术成功率的把握和信心。不会再因为年龄小而延误病情,造成患儿及家长的遗憾。手术医生也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个觉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