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张女士:我侄子快18岁了,1米8的高个,瘦瘦的挺漂亮,可就是性格孤僻,不爱讲话。高中时考入北京的一所重点学校,可上到高二就说什么也不上了,无奈休学了一年。今年9月让他重读高二,可其中考试都不及格,老师找家长之后,他就又不上学了。现在整天在家呆着,说是什么都不想干,谁说都不管用。作为旁人,我感到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冷”,不爱生活,不爱玩,不爱穿,也不爱吃,一句话对什么都不热爱。他的父母非常着急,但又不知该怎么办好。我想请问,这是抑郁症吗?该如何医治?
崔永华:
根据上面提供的这些资料,初步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患了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内心愁苦,缺乏愉悦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动作缓慢,疲乏无力,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自杀等过激的想法和行为,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饮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目前,高中生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多,其中高三阶段的发病尤为突出,不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在冲刺阶段因病受阻,功亏一篑。此问题已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士、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中生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心理发育不良,这是患病的基础。二是高期望值的压力,这是患病的条件。对于这个孩子而言,性格孤僻,不爱讲话,属于不善交流的内省型。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会使“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交往的剥夺”与“情感的剥夺”一样,都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理伤害。此点可能构成其患病的基础。而学习的落后与脆弱的自尊心和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则可能成为其患病的诱因和条件。在这些原因的交互作用下,这个孩子变得更加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学习、工作动力不足,心灰意懒,以往感兴趣的文体活动、电影电视等,现在感到平淡乏味。越来越内向,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直至辍学。
高中生患抑郁症的治疗,应坚持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单纯靠药物或靠心理咨询都是不正确的。当药物治疗缓解改善了病情后,再配合心理治疗,会使患者认识本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建议该孩子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病情延误加重,以期早日恢复健康!
问题二:
某中学高二学生: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战火不断的家里,父亲如疯牛一般地谩骂和踢打母亲,我曾为母亲和父亲吵过二次架,有一次还动手打了他,但周围人都说我不对。
2003年我考上陕西省某学校的宏志班,刚离开家时还很想家,但当我回家后,又感觉不到家的温暖,我只能独自漂泊了。初中时,我是第一名。因此,在高中时,我也严格要求自己。但我发现,老师把所有的机会都给了班干部和学习好的学生,我任何机会都没有。此时,我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有一次,语文只考了73分,可我对语文投入了很多,如阅读、笔记、心得,我都认真完成,我真是无地自容。
我的同桌是位女生,经常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我也乐意给她讲解,渐渐地我觉得自己不对劲了,当见不到她的时候,我心里就不好受,这使我在上晚自习和周末复习时的效率一点也不高。我想这就是暗恋吧,我无法把自己从深渊中拉出来。有一次在网上做测试,我患上了中度到重庆的抑郁症,我也感到,前途没有了希望,一切都应该停止,我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请问,我该怎么办?
崔永华:
其实,抑郁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中,人人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不如意,遭遇 形形色色的挫折,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化解不快,忘却烦恼,只有一小部分人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日积月累,沮丧悲观,甚至把过去的一般缺点错误放大成不可宽恕的“罪行”,而要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抑郁症,网上的测试不足为信,更不能因此颓废不振。根据你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过心理咨询加以调节。
主动向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老师求助,客观地反映自己的病情,切忌持被动、消极的态度。要正视自己的疾病,尽可能多休息、适度减轻学业负担,相信自己一定会很快消除疾病。如果心中有什么不愉快或不开心的事,可向医生和老师痛痛快快地诉说,不要把烦恼、忧愁放在心上,不要太压抑自己。
二、调整认知,自得其乐。
首先,对自己所面对的烦恼要有正确的认识。烦恼人皆有之,不要认为好的情绪只属于那些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人,也不要因自己一时的烦恼而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其实,一个人快乐与否,与其生活观息息相关。有些人生活极其不幸,但仍能自得其乐,正所谓“知足常乐”;有的人似乎功成名就,却也郁郁寡欢。因此,要善于捕捉生活和学习中令人快乐的因素,少去体验和强化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得其乐。其次,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要素;客观评价自我,给自己"减负";有效控制自我,走出抑郁心境,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值"定得过高,不要事事非得与别人争先后、比高低不可;避免个人主义思想在大脑中作祟,将个人的利益、名誉看得淡一些,"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这样,你们才不会终日沉浸在个人得失的小圈子里自寻烦恼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逃避困难,而是要以乐观的态度来审视困难,从另一个角度来寻找克服困难的动力。
三、注重交流、合理宣泄。
从生理的角度而言,人都有交流、宣泄、归属的需要;哪怕是身处荒岛,也会自言自语或向花草树木倾诉。根据我们的调查,91.5%的同学内心都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人际氛围的认同,然而,能如愿以偿的只有57.5%。相当一部分同学处在“想与人交往,却怕与人交往,也不善于交往:渴望友情,却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渴求理解,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的尴尬处境;学会做人是立足社会之本。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自信,经常自我暗示,激励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坦然接受可能遭遇的挫折。其次,要学习交往的艺术:正视自己、宽容他人、真诚主动、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别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