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属中有ALS患者,是不是就能明说是家族性的?是否还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
如果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就是家族性的。
是否还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就要看具体的情况,比如一个家族里有几代人都出现了ALS,说明家族群比较明确,确诊就相对容易一些。
此时做基因检测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最终的诊断;
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ALS的致病基因。只有查出致病基因,才有做产前诊断的基础,来避免下一代出现类似疾病。
2、如果家族中有ALS患者,且做过相关基因的筛查,但本人目前并未发病,是否有必要做基因检测,预测是否会发病?
这样的情况在遗传学咨询上叫症状前检测。
如果本人来咨询的时候是20岁左右,而该类型的ALS本身发病年龄可能是60岁左右。若此时本人检测出现阳性结果,这中间未发病的40年其生活是相当难过的;就算有可能这个人运气很好,检测结果是阴性,但是也不能说就一定不会发病。
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讲,由于这个人做基因检测之前并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所以就需要他自己好好想明白,明确自己检测的目的是什么。通常在遗传咨询中,医生也不会直接说要不要做症状前检测,而是把这样的医学常识和遗传学常识教给要测的人,要其本人想明白基因检测的结果对自己会造成什么影响。
3、如果家族中有ALS患者,但并未做过相关基因筛查,那么本人未发病是否有必要做基因检测?
家族中有ALS患者,但并未做过相关基因筛查,更不知道基因的结果,而且本人目前没有发病,这种情况下做基因检测就是盲筛,医生一般是不太建议做盲筛的。除了前面说的伦理学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费用问题。
目前能够确定的相关基因有29个,有报道的易感基因一百多个,盲筛需要检测的基因比一般诊断时需要检测的基因更多,需要把所有易感基因都查一遍,按照一个基因平均成本1000元来算,检测一百多个基因需要十万元,普通人很难承受得了。
当然也有人能够承受,但是最关键的是还要对这些基因进行非常巨大的信息分析工作,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就算愿意花二三十万做这样的盲筛,也未必有人或者机构愿意这么做。
4、一般来说,哪些家族成员需要做基因检测?只有直系家属需要做吗?
如果家族里曾经有人得过ALS,那么对于目前已经发病或者有类似症状的亲属,只要与之有血缘关系,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亲属甚至第三代亲属都有必要做基因检测。
5、如果检测到是有可能发病的类型,通常多久会发病?
发病年龄和症状以及预后情况具体要看基因的遗传类型,比如是SOD1基因变异,它相对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比较多一些,肌肉萎缩和肌肉无力的情况就会出现得明显一些,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会轻一些;如果查出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二型或者四型基因,那么发病年龄就比较早,还会出现一部分认知功能障碍;如果是C90RF72基因变异,除了肌肉萎缩无力还可能伴有性格、语言等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而且患者生存期相对比较短。也就是说,每种致病基因的发病年龄不同,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同。
特别是SOD1基因中有一个叫H46R基因的家系,该家系的患者发病后只有10~20年的存活期;在美国发现有一种叫A4V的基因,也属于SOD1基因中的一个突变类型,这种类型的ALS患者存活期平均不到1年。
6、有没有延缓发病时间的办法?有的人通过吃药或者保健品来延缓发病年龄,您觉得有用吗?
临床门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来咨询,但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预防或者延缓发病时间。现在只能够在发病之后通过一些药物延缓病情的进展,但是没法预防发病,预防最基本和根本的手段就是通过产前检测产前诊断,尽量不要让带有该致病基因的孩子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