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期结肠癌包含了异质性很大的一个群体,预后迥异,从5年生存率来说,预后较好患者在80% 以上,较差者则不到60%,比Ⅲ a 期还差,因此造成Ⅱ期结肠癌对辅助化疗获益的很不一致。理论上说,预后越差的肠癌,接受化疗的获益可能越大。比如,一般Ⅱ期患者获益在3%~5%,而Ⅲ期患者则在10% 左右。为了明确哪些Ⅱ期结肠癌患者更能从术后辅助化疗获益,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高危Ⅱ期结肠癌”,顾名思义,这一群体较其他Ⅱ期患者预后更差。
目前指南及各大机构公认的高危因素包括:分化差(3/4 级分化,比如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等)、脉管(血管/ 淋巴管)浸润、神经周围浸润、T4(穿透肠壁全层或浸润周围脏器/结构)、梗阻、穿孔、切缘阳性或不确定以及送检淋巴结<12枚,把具有上述任一因素的患者列为“高危Ⅱ期结肠癌”,指南不但推荐术后辅助化疗,而且还推荐含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因为MOSAIC 试验亚组分析已经证实,高危Ⅱ期患者使用FOLFOX方案化疗后较5-FU/LV 有DFS获益的趋势(HR=0.72,95%CI0.50~1.02), 而没有高危因素的Ⅱ期患者奥沙利铂化疗无额外获益(Andre et al,J Clin Oncol.2009)。因此,在2011 年之前,临床上已有共识,基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的“高危Ⅱ期结肠癌”,建议含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而无高危因素Ⅱ期患者的辅助化疗,无需奥沙利铂,氟脲嘧啶类单药即可。
2009年以后,关于Ⅱ期结肠癌化疗获益的研究又有重大斩获,首先是发现dMMR 是预后良好的标志物,单纯手术后其5 年生存率高达80%,其次是发现dMMR(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Ⅱ期结肠癌不但不能从5-FU 的辅助化疗中获益, 可能还有相反的作用(Sargent et al, J Clin Oncol.2010)。因此,从2010 年以来,指南推荐拟行氟脲嘧啶类单药化疗的Ⅱ期结肠患者均应接受MMR检测,如属于dMMR,则无需化疗,单纯观察即可。
而dMMR 的另外一个代名词就是众所周知的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因为MMR 基因突变,DNA 重复单元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MSI 高度不稳定及MMR 蛋白缺失。病理学界发现MSI-H 结肠癌具有相类似的临床病理特征,称之为MSI-H 样病理特征。具体包括: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每个高倍视野超过3 个淋巴细胞)、瘤周Crohn 样淋巴细胞浸润(肿瘤边缘淋巴组织/滤泡形成)、粘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分化(高级别组织学分化)、髓样生长方式(预后好)、右侧结肠多见等。MSI-H 肿瘤总体预后良好。
一般而言,癌细胞分化差(高级别)是预后不良的特征,但在MSI-H 特性肿瘤中需除外, 在依据组织学分化的高危因素来判断Ⅱ期结肠癌是否需要辅助化疗时,应除外MSI-H 群体。这就是2012 版NCCN 指南对“ Ⅱ 期结肠癌高危因素”更新的主要依据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