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于2013年12月5日被转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治疗,当时已处于浅昏迷状态。从转入那一刻开始,医院启动由神经外科、内科ICU、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等科室联合开展的多学科协作模式诊治。神经外科医生及时赶到急诊科为患者做脑室外引流术,初步缓解了颅内高压;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入院第二天将其转入内科ICU,重点在于维持生命体征;脑积液检验查出明确致病菌后,患者被转入感染内科进行了长达4个多月的抗感染治疗。
在感染内科住院期间,患者病情几经波动,曾转入ICU接受生命维持治疗,神经外科医生还为患者实施了5次脑室外引流术以及30余次腰椎穿刺持续引流。在患者意识恢复、体征平稳后,多科协作小组分析认为,应先控制感染源头,遂由耳鼻喉科医生为患者完成了针对中耳炎的开窗引流术。6月13日,患者转入神经外科病房,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消除了因脑膜炎并发的脑积水,解决了可能因高颅压导致的后续风险。
化脓性脑膜炎的死亡率一般在25%左右,如果仅仅依靠单学科治疗,患者即便被救活,预后也不好。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相关科室发挥各自的优势,不仅保住了患者的生命,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科协作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外科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神经急重症患者伴有的合并症日益复杂,相关治疗正从单打独斗,转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综合处理模式。
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联合神经内科、急诊科等科室成立神经急重症协作小组。经过5年的探索,已形成各相关科室由专人负责、患者在哪个科室就由哪个科室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医院神经急重症协作小组成员,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认为,与多科会诊相比,多科协作是一种更加深度的合作,不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而是通过多科互补达到单个科室达不到的治疗效果,共同创造条件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当一位患者暂时不能接受手术时,ICU可以运用生命支持技术,把患者血压、呼吸、循环维持在一个合适状态,从而让神经外科有机会开展手术。
为了明确责任,该院神经急重症协作小组中的相关科室指定专人专攻神经急重症治疗方向。当患者病情复杂时,经多科讨论,由患者所在的科室负责确定下一步治疗的切入点。
多科协作是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复杂疾病会涉及多个生命系统,一名神经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往往涉及多个科室,特别是在专科越分越细的情况下,仅凭一个科室的治疗手段已经不能解决患者的所有问题。通过多学科合作,共同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即便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也可以从容应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