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性囊肿多为急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也可由胰腺外伤、胰腺肿瘤引起,还有少数为特发性。其发病率达到了11%~60%,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中一半以上并发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组织学上的定义是指含有胰液或丰富胰酶而囊壁缺乏胰腺导管上皮层囊肿,囊壁由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胃后壁、横结肠系膜、小网膜等构成其前壁,而其后壁多为胰腺组织、腹膜后组织构成。
胰腺假性囊肿的转归:
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假性囊肿可以自然消退,自然吸收率在20%~68%。尤其是急性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病史短于6 周、囊肿直径小于6cm 者消退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于急性胰腺炎并发的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多需要随访半年以上、随访发现囊肿直径仍大于6cm者多需要手术或内镜治疗。而对于小于直径<4cm的囊肿,其消散或吸收的机率可达90%,多不需要手术或内镜治疗。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适应证: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需及时治疗,囊肿逐渐增大,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如出现囊肿感染、囊肿内出血、囊肿破裂或出现囊肿压迫胆道或胃肠道造成梗阻性黄疸或消化道梗阻,以及出现胰瘘、导致脾动脉或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囊肿压迫脾静脉导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左半门静脉高压,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等症状或并发症时,或者胰腺肿块不能除外胰腺癌均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合适的病例也可能应用内镜治疗。
胰腺假性囊肿的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早饱、恶心和呕吐、体重下降。体检可以发现上腹部压痛并可触及包块,约有76%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胰腺淀粉酶持续升高。部位病例可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十二指肠梗阻多由于肿块压迫的症状。如囊肿压迫导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可表现为脾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脾功能亢进,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静脉破裂所致的上消化大出血等。个别病人出现脾动脉、肝动脉瘤可突发腹内大出血等。
常见的影像查及选择: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为常规且便捷的辅助检查,多用来监测囊肿的变化及随访。
上腹部CT 检查是诊断胰腺假囊肿最准确的方法,可明确是否为假性囊肿及真性囊肿,并能准确定位、了解囊肿大小和与周围的解剖关系。
上腹部核磁共振或MRCP如同CT检查并能了解囊肿与胰管、胆管的关系,及胰管是否与囊肿相通等。
内镜超声可以对囊内结构的评价最为准确,够对胰腺假囊肿定位,了解其与胃肠壁的位置关系、血管分布,还能实时监测进针途径,以准确穿刺囊肿放置引流管,还可以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明确囊液性质。
治疗
1、内科保守治疗: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胰腺假性囊肿可先予以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6cm,囊肿位于胰腺头部,持续存在<6周、囊壁较薄,假性囊肿位于胰腺内部。急性期可应用生长抑素,胰液制剂等。
2、内镜治疗:满足下列条件者如胃或十二指肠与囊肿壁距离小于1cm,囊肿突出紧贴胃或十二指肠,除外恶性者可考虑内镜治疗。内镜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如囊肿与胰管相通,可经十二指肠乳头向囊肿插入导管将囊内胰液引入十二指肠内;内镜引导下经胃或经十二指肠穿剌置管引流;内镜下囊肿与胃肠道造口等。内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的效果不如外科手术引流,且胰腺假性囊肿消失率低、复发率高。
3、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开腹囊肿空肠引流术或开腹经胃囊肿胃内引流术,病人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目前对于胰腺假性囊肿采用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囊肿内引流术发展较快,并且避免开腹手术的弊端,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内镜下囊肿内引流术。
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常采用的术式:
1、腹腔镜下经胃胰腺假性囊肿胃内引流术:此手术方式于1994年由印度医生首先采用,近年引入我国由我院首先于国内采用此术式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并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手术几乎适用所有胰腺假性囊肿病例,由于采用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术后远期效果好。
2、腹腔镜下胃后壁囊肿内引流术:此术式也属于微创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打开胃结肠韧带显露出胃后壁与囊肿前壁,分别切开胃后壁及囊肿前壁,将二者的切口缝合在一起从而将胰腺囊肿内的胰液引入胃内。但这种术式的适应症相对较少,一般情况胃后壁多是胰腺假性囊肿的囊壁,并不能将二者分开,所以绝大多数病人并不适合此种术式。
此外还有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引流等术式,这些手术过于复杂、并且创伤较上述两种术式大,对于胰腺假性囊肿手术个人推荐上述前两种术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