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痤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患者面部皮肤和眼部。面部常表现为额、颊、鼻及下颌部的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脂腺增生,临床上容易识别;若患者眼部受累,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难于辨认,易致临床医师的误诊。2007年我院诊治两例双眼红斑痤疮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1:患者女性,42岁,教师。双眼红、畏光、流泪、渐进性视力下降1年来我院就诊,既往面部皮肤病史5年,否认关节炎及胃肠疾病史。曾在外院诊断为双眼角膜炎,给予局部抗生素眼药水治疗半年,无效。查体:患者双侧面颊及下颌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潮红区域可见少量丘疹;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4,双侧睑缘肥厚,睫毛及睑缘表面附着少许上皮鳞屑;双眼睑结膜轻度弥漫性充血,未见明显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球结膜血管扩张,角膜周边部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基质浸润灶,浸润下方有束状血管长入,浸润呈粉红肉样隆起,角膜新旧病变共存,但其形状均呈舌形或三角形,尖端向中心。入院后行睫毛根部及睑板腺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结膜囊细菌培养、泪液分泌功能检查及皮肤科会诊。检查结果发现双眼睫毛根部有螨虫生长,睑板腺分泌物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泪液镜泪液分级:右眼4级,左眼3级;Schirmer试验:右眼2mm,左眼3mm;双眼结膜囊细菌培养阴性;皮肤科会诊发现患者下颌皮肤组织中有螨虫生长,面部皮肤为红斑痤疮。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双眼红斑痤疮。给予口服琥乙红霉素750mgM次,每日3次,连用4周;眼睑及面部皮肤使用婴儿洗液每日清洁2次,睑板腺按摩每周一次;面部使用0.75%甲硝唑凝胶,睑缘用2%甲硝唑眼水涂擦;结膜囊滴用0.1%氟米龙眼水、普拉洛芬眼水,每日3次;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眼部及面部症状明显改善,视力上升(右眼0. 8左眼0.6),面部红斑减轻,睑缘清洁,充血消退,角膜浸润范围较前缩小,隆起病灶扁平,形成云翳,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复查睫毛根部及睑板腺分泌物未见螨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泪液分泌功能较前明显好转(泪液镜泪液分级:右眼3级,左眼2级;Schirmer试验:右眼12mm,左眼11mm)。嘱患者逐减上述药物,避免过多阳光照射及进食辛辣食物,随诊2月,无复发。
病例2:患者女性,36岁,农民。双眼反复畏光、流泪、眼红5年,有季节性过敏性疾病史。外院曾诊断为双眼过敏性结膜炎,给予局部色甘酸钠及奥洛他定眼水点眼,症状略有缓解。眼部检查:双睑缘轻度肥厚,睑结膜及球结膜轻度充血,双眼角膜基质斑片状浸润灶略隆起,形态双眼相同,Schirmer试验右眼3mm,左眼1mm;结膜囊细菌培养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患者面部发现前额、双颊及鼻部皮肤充血,少许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诊断为双眼红斑痤疮。给予口服琥乙红霉素750 mgM次,每日3次,甲硝唑100 mgM次,每日3次;双眼复方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氧氟沙星)点眼,每日4次,红霉素眼膏涂抹睑缘及结膜囊,每日2次。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减轻,复方氧氟沙星滴眼液减为每日2次,一周后,患者左眼红复发,9:00处出现新的浸润病灶,复方氧氟沙星滴眼液增至每日4次,并加用1%环孢霉素眼水点左眼每日2次,治疗1月后患者双眼刺激症状完全缓解,结膜充血消退,泪液分泌功能有所好转(Schirmer试验:右眼8mm,左眼7mm)角膜遗留少许斑翳,减环孢霉素眼水为每日天1次。随诊2月患者眼部无不适,停用所有药物未见复发。
讨论:红斑痤疮好发于40-50岁之间的成年人,女性是男性的2倍,累及眼部的占3%-58%。眼部红斑痤疮的症状无特异,包括异物感、烧灼感、眼红、流泪,容易误诊或漏诊,本文两例患者曾被诊为角膜炎或过敏性结膜炎,延误治疗。Erzurum曾报道一位12年眼部红斑痤疮的患者经过8年才得到明确诊断。漏诊的原因可能与缺乏眼部红斑痤疮的诊断标准及部分患者面部红斑痤疮不典型或滞后于眼部表现有关。到目前为止,红斑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一些文献推测与精神因素、胃肠道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眼红斑痤疮与微生物感染有关,如Gurer和Szlachcic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在红斑痤疮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另外皮脂腺蠕形螨、葡萄球菌、丙酸杆菌感染所释放的脂肪酶及外毒素介导的迟发超敏反应,在眼红斑痤疮的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两例患者在睑缘或结膜囊找到病原微生物(螨虫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推测它们可能是眼红斑痤疮患者睑板腺炎、结膜炎的致病原因,所以使用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意义。20世纪60年代开始,眼科与皮肤科医师应用口服四环素治疗红斑痤疮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目前已较少应用。最近文献报道红霉素可减少细菌生长、改变睑板腺分泌的脂肪酸组成,具有较好疗效,目前已取代四环素的治疗,本文两例患者口服琥乙红霉素、涂抹红霉素眼膏后,睑缘或结膜囊病原微生物检测阴性。另外,角膜病变在红斑痤疮中较少发生,通常位于角膜周边部,其发生与眼睑和结膜疾病有关。Hoang的研究显示角膜红斑痤疮的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特别是CD4辅助T细胞,所以对于角膜病变需应用低浓度低剂量激素,无明显改善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眼水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