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目前对于间盘退变引起的终板信号改变(Modic Change)研究较多,但随着运动保留技术的发展,有些治疗手段的应用要求椎体终板为凹面形态。有研究报道,在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可造成椎体终板的重塑。目前终板形态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仍不非常清楚。本研究观察椎间盘源性腰痛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终板形态,分析终板形态和间盘退变及其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179例患者的术前的腰椎侧位片,腰椎MRI或CT矢状位重建片(单节段)。分为两组,其中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1例,腰3-411例,腰4-525例,腰5骶1 15例,主要表现为腰痛,选择间盘造影和射频消融;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腰3-418例,腰4-569例,腰5骶1 41例,主要表现为根性症状,均选择开放手术。使用Miyakoshi法测量椎间隙高度,根据Pfirrmann法T2像椎间盘进行退变分级;根据T1正中矢状面的MRI,将终板形态分为凹面、平坦、不规则三型;分析椎间盘源性腰痛和间盘突出患者不同节段中终板形态的分布和椎间盘退变的分级情况,计算不同终板形态中间盘退变平均分度和椎间隙平均高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症状与终板形态的关系;
结果:下腰椎终板最常见形态为平坦型和不规则型。绝对多数腰5骶1终板形态为平坦型(骶1上终板平坦)。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其间盘退变和椎间隙高度随着终板形态由凹面转变为平坦甚至不规则而逐渐加重和变窄。间盘突出患者MRI发现:凹面型终板间盘退变较轻,但平坦和不规则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终板不规则型的间盘高度保持较好。MRI中相似的退变分级,凹面型的不规则型终板的椎间隙高度较低。两组中平坦型和不规则型的症状出现率较高。
结论:症状和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形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并不能完全说明终板随着间盘的退变而产生了重塑,也不能说明哪种终板形态更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或引起下腰痛,但可解释下腰椎较高的退变发生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