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日凌晨,八一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生后13小时的患儿,虽然胎龄40周,但体重只有2.5公斤,入院后发现全身皮肤青紫,口唇严重紫绀,呼吸极度困难,生命危在旦夕,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检查,惊奇发现宝宝“腹腔”和“胸腔”是相通的,胃、部分小肠和脾脏都“跑”到左侧胸腔,严重压迫左侧肺叶,由于没有生长空间,左侧肺叶发育不良。临床诊断膈疝。
为抢救患儿生命,紧急完善术前准备,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急诊为患儿行“膈疝修补术”,术后患儿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在使用高频呼吸机、持续吸入NO的条件下,经皮血氧饱和度只能达到40~50%,评估氧合指数>100,由于严重低氧血症,出现心肌缺氧,心功能不全,血压下降,此时患儿心率开始减慢,全身组织脏器低灌注,乳酸进行性升高,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仍无法维持稳定心率。急诊床旁超声提示严重肺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完全右向左分流。为挽救患儿生命,外科PICU紧急在床旁为患儿安装体外膜肺(ECMO),开始ECMO支持后,患儿生命体征终于稳定,四肢末梢和嘴唇开始红润,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ECMO治疗第3天,患儿逐渐出现黄疸加重,尿颜色变深,尿量减少,为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开始为患儿行腹膜透析治疗,与此同时,下调ECMO参数,锻炼肺功能。在ECMO辅助4天后,肺功能逐渐恢复,为患儿成功撤离ECMO。撤离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血氧可维持在100%。
成功撤离ECMO后,随着患儿肺动脉压力生理性下降,动脉导管出现了左向右分流,并逐渐加重,患儿再次出现肺充血、充血性心力衰竭,撤离呼吸机困难。为控制心衰,宝宝不得不再次接受开胸手术,于入院后第12天,小儿心脏外科为患儿在监护室床旁行“PDA结扎术”。术后第21天,患儿在呼吸机支持下,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听诊左肺呼吸音消失,紧急复查床旁胸片后发现患儿膈疝复发,如不处理,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将功亏一篑,相关准备完善后又立即为患儿再次行“膈疝修补术”,此时顽强的宝宝已经接受了四次手术。随后又经历了感染、适应肠道喂养等一道道关卡,在入院第57天,终于完全脱离了呼吸机,用自己弱小的身躯顽强的战胜了病魔,挣脱了死神的魔爪,终于能够自由呼吸,肆无忌惮吸吮着乳汁!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能够有效代替患者呼吸和心脏功能,能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氧,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心肺支持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心肺功能替代的制高点技术。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是所有需要新生儿ECMO支持新生儿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疾病(死亡率约50%),八一儿童医院200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儿科ECMO技术,上述病例是目前国内有报道的体重最低(2.5kg)新生儿ECMO病例,该患儿成功救治标志着八一儿童医院已建立一套对重症患儿行之有效的多学科(儿童外科PICU、儿童心脏科、儿童基础外科、新生儿外科)协调和救治机制,新生儿ECMO的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