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证包括:
1、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不能耐受,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
2、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3、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
4、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病变需行盆底重建者,应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
二、手术方法
1、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
DeLancey于1994年提出尿道中段吊床理论这一全新假说,认为腹压增加时,伴随腹压增加引起的尿道中段闭合压上升,是控尿的主要机制之一。据此,Ulmsten(1996)等应用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TVT)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革命。
疗效: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与其他类似吊带手术的比较显示治愈率无明显区别,短期疗效均在90%以上。最大优势在于疗效稳定、损伤小、并发症少。
目前我国较常用为TVT和TVT-O,其他还有IVS、TOT等。
尿道中段吊带术疗效稳定,并发症较少,高度推荐作为尿失禁初次和再次手术术式,其中TVT-O或TOT因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而优势更加明显。
2、Burch阴道壁悬吊术
原理:经耻骨后将膀胱底、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两侧之阴道壁缝合悬吊于Cooper韧带,以上提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从而减少膀胱颈的活动度。还有学者认为该术式对盆底支托组织位置亦有影响 (MRI检查发现肛提肌与膀胱颈距离的缩短程度与手术的成功率显著相关)。
方法:分为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2种术式。
疗效:初次手术时,治愈率在80%以上。2次手术时治愈率与初次手术基本相同。长期随访显示其控尿效果持久。Burch手术同时行子宫切除时疗效不受影响,亦不增加合并症的发生率。本术式与经皮穿刺悬吊术和原理基本类似,但疗效更为确切,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缝合于Cooper韧带上,锚定更牢固;二是脂肪组织充分游离后形成更广泛的粘连。
3、膀胱颈吊带(Sling)术
原理:自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方将膀胱颈向耻骨上方向悬吊并锚定,固定于腹直肌前鞘,以改变膀胱尿道角度,固定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并对尿道产生轻微的压迫作用。吊带材料主要为自身材料,也可为同种移植物,异体或异种移植物以及合成材料。
疗效:较肯定。初次手术平均控尿率82%~85%,Meta分析显示客观尿控率为83%~85%,主观尿控率为82%~84%;用于再次手术患者时,成功率64%~100%,平均治愈率86%。长期随访10年时与1年时控尿率并无明显不同。可适用于各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Ⅱ型和Ⅲ型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较好。
4、人工尿道括约肌 将人工尿道括约肌的袖带置于近端尿道,从而产生对尿道的环行压迫。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应用报道比较少,主要用于Ⅲ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腔纤维化明显,如多次手术、尿外渗,盆腔放疗的患者不适宜本术式。
优点在于对Ⅲ型压力性尿失禁有确切疗效,并可获得长期控尿。主要不足是费用昂贵,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并发症有机械故障,感染,尿道侵蚀,尿潴留,尿失禁复发等,必要时需取出人工尿道括约肌。
5、阴道前壁修补术 是指修补阴道前壁,以增强膀胱底和近端尿道的支托组织,使膀胱和尿道复位,并减少其活动。
主要优点有:
①可同时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和进行阴道重建,对伴有明显阴道膨出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资选择;
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率小于6%,与阴道壁悬吊术相比住院时间和出血要少,无明显远期排尿障碍。
不足之处:
①远期疗效差,近期控尿率约60%~70%,5年有效率约37%,另一中心研究显示10年有效率为38% ;
②容易导致神经损伤,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显示,支配膀胱颈和近端尿道的自主神经(盆神经)紧贴膀胱下血管丛,靠近阴道前外侧壁4点和8点位置进入尿道括约肌。本手术因阴道前壁的广泛分离而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的去神经。
三、手术治疗的随访
1、时间 术后6周内至少进行1次随访,主要了解近期并发症。6周以后主要了解远期并发症及手术疗效。
2、内容和指标 手术疗效评价与随访:
(1)主观指标:即患者使用问卷进行的自我评价,指标包括尿失禁次数、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等。
(2)客观指标:推荐使用排尿日记及尿垫试验、尿流率及B超测定剩余尿量等。
(3)并发症随访: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后随访中必须观察和记录近期和远期并发症。
压力性尿失禁术后近期并发症常见有:出血、血肿形成、感染、膀胱尿道损伤、尿生殖道瘘、神经损伤和排空障碍等。
远期并发症有:新发尿急、继发泌尿生殖器官脱垂、耻骨上疼痛、性交痛、尿失禁复发、慢性尿潴留及吊带的侵蚀等。
相关文章